等王满银做了一套箱子和橱柜,时间也临近了春节。
因为政策松动了不少,村民收入也增加了许多,所以这个年就热闹了不少,尤其是恢复了传统闹秧歌。
所以今年过年,前几天正常的走亲访友之后,虽然不出山劳动,整个村子也忙碌的排练了起来。
陕北的闹秧歌由来已久,陕北秧歌的传统是走村串户,转院拜年,到了谁家,就算为谁家驱了邪驱了病,保他四季安全生产、无病无灾。除此以外,秧歌队还要拜牲口圈、拜庙等等。
石圪节这次闹秧歌,发起者是双水村,东拉河流域的几个村子,相约好了正月十五去双水村“打彩门”,转九曲也就是转灯。
陕北秧歌主要有三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陕北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双水村的“田五”田万有,是石圪节有名的伞头。
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
伞,寓义庇护众生,风调雨顺。
“虎撑”在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
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通晓传统秧歌唱段,能即兴编唱新词,根据场地气氛或各家的情况出口成章。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
王满银本来兴趣不大,但是周围人对“闹秧歌”盼望,期待已久,热情高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