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哥,你们回来了。”鲜儿第一个从院里跑了出来。
“文他爹,这次回来,你们就不走了吧。”
朱魏氏慢了一点,也很快从屋里迎了出来。
唯一一点可惜的是,朱传文和朱开山的一番人模狗样,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被鲜儿和朱魏氏看着眼里。
“不走了,咱们以后就安定下来了,建它一座大院子,置上他几十倾地,咱家以后就可以过上踏实日子了。”
朱开山的期待当然很美好,但是这个年代是封建末世。
不说这片土地外面有一群毛子和日子惦记,就是没有外患。
朝廷和天灾人祸也会把百姓逼的没有了好日子过。
这么多的山东人都被赶来了东北,不得不说关内已经是人多地少,土地兼并太过严重,百姓不好生存的情况。
“好……咱也不求什么富贵,一家子在一块平平安安的就行了。”朱魏氏拉着了朱开山回道。
“娘,咱们进屋吧,我和爹带回了不少的东西,你们看看喜欢不。”
几个人的情绪过于激动,站在门口聊起来没完,朱传文忍不住提醒道。
“进屋,进屋,咱们进屋再说。”说是要进屋,但是还是要把马车先赶回家,下了套,把马赶回牲口棚。
这样加上家里原本的两匹马,家里现在已经有六匹马,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已经足够用。
建房子今年赶不上趟,但是牲口棚必须给扩一扩了。
“那俩小子呢”
回屋坐下之后,朱开山想起来还有两个儿子。
“他们在春和盛学徒呢,咱们家传杰可出息了,现在已经开始在铺里占柜台了。”朱魏氏说着就忍不住骄傲起来。
“不错,传杰是有出息的,没有辜负我去给他们拼命挣家业,传武呢”
朱开山这一波,和现代在外务工的家长,回家问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心态一模一样。
孩子学习好了很欣慰,孩子学习不行,那当然就很失望。
“传武也挺好的,吃的好睡的好,越来越欢实了。”
朱魏氏也就只能这么帮传武粉饰道。
“等他回来我再收拾他。”
朱开山当然听得懂朱魏氏的潜台词,传武除了身体好,就没啥值得夸的了。
“哎呀...要找人去镇上捎个信了,传武现在每天还回家住,但是传杰在铺里已经站了柜台,平常都是住铺里的。”
朱魏氏拍了一下大腿,就准备下炕找去要去镇上的人,帮着带信过去,让传杰一起回来团聚。
“文他娘,不必了,也不差这一天,我这次回来以后就不出远门了,明天再让传杰回来也是一样的。”
朱开山拦住了朱魏氏。
“那你们爷俩歇一歇,路上肯定没有吃好,我去给你们做点饭。”朱魏氏又说道。
“娘,我帮你一起。”鲜儿跟着说道。
虽然鲜儿很想跟朱传文单聊一会儿,但是明显还不是时候。
“你们先别忙活了,我们路上吃的也挺好的,我们带回来的东西,先收一下吧。”
朱开山指着一屋子的货品说道。
“文他爹,你跟文儿都穿上锦缎了,是发了大财吗,淘金就这么赚钱吗,你们也才出去大半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