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跟你一起去吧。”看着传武没有跟着一起去的意思,朱传文决定自己跟过去看看。
两个人到的时候,长工们在把头的带领下,为大豆田除草。
这是朱传文老家山东的种田方式。
人多地少的原因,山东讲究的是精耕细作,没有更多的田,只能在怎么提高单位亩产上做文章。
关外本就土质肥沃,又是人少地多的情况,采用的是粗犷式种田。
一眼望去,老朱家的庄稼就要比其他人长势好上很多。
“崔把头,豆田还需要几天,那几晌烟田,也需要人手了?”
朱开山对着领头的长工问道。
“东家,伙计们都卖了死力气了,耽误不了进度。”
崔把头对着朱开山回道。
按着原剧情,这个人原本应该有点刺头,不太服气朱传文的管理。
但现在是朱开山直接管理长工,朱开山当然更会管理,还有朱家势力更大的原因。
这崔把头没有一点刺头的迹象。
给老朱家种田,表现的跟帮自家种田一样。
“好,这段时间辛苦大伙儿了,今天给大伙儿加餐,酒肉管够。”朱开山听了之后,对着长工们鼓励道。
长工的日子,其实大部分都不算难过,尤其是在地多人少的关外。
在农忙的时间,长工们吃的比地主本人都要好。
这个年代的地主,很多自己都不能保证每天喝酒吃肉。
但是需要帮着保证长工们吃好喝好,要见荤腥,要有酒水。
老朱家给长工的待遇最好,是因为老朱家精耕细作,比其他地主家里的活重。
但就算最普通的待遇,地主也要保证长工吃上干饭。
“快谢谢东家,大伙儿一定都好好的干,不辜负了东家的厚待。”
崔把头对着伙计们喊道。
“谢谢东家!”听到加餐,伙计们的动作确定是明显轻快了不少。
“这崔把头能处,有活儿了他是真上。”
看到长工们干活卖力,朱开山心情好了不少。
“确实可以,今年收了之后,他们有谁想搬过来,就让他们搬过来了吧。”
朱传文点了点头。
可以考虑让这些人搬到朱传文的地盘安家。
乱世之中,一份太平当然也是一种馈赠。
“爹,情况还行。今年可能会欠收一点,但是情况总不至于太差。”
两个人巡视了一圈之后,朱传文对着朱开山肯定的说道。
朱传文怎么也多年种田,算是一个老农民,缺少了各种现代工具和科技之后,肯定会影响一些发挥。
但种田的经验不管什么年代都通用,不会受影响。…。。
“开山兄弟,你又到田里来了,要我说咱放牛沟就你种田种的最好,还是你们山东山最会伺候庄稼。”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遇上了监督着长工干活的韩老海。
这个人有一点印象流地主的意思,每天就是背着手,在田里悠哉悠哉的转悠,对长工们指指点点。
“哪有什么会不会伺候,多干活庄稼自然就能长的更好。”
朱开山谦虚的说道,种田虽然是体力活,但技巧同样也不少。
“说是这么说,但是又有谁愿意受这个罪呢,也就你们山东人吃点得了这份苦。”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