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一切以老人的意愿和舒适度出发。</P>
正因为老二的安排周全,老三才会放心地去赚钱,退圈后就安心地在兰溪村种地。种出来的五谷菜蔬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份,尤其给父母的量多一些。</P>
在孝顺父母方面,两个女儿都很照顾父母的心情。</P>
估计以前一直是两位妹妹奉养父母,儿子习惯了当甩手掌柜,习惯了到医院探望一下就理所当然地回去上班。</P>
习惯把一切外包出去,自己坐享其成。</P>
等剩下他一个人奉养父母时,凡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考虑个人情绪。怎么做最方便就怎么做,哪怕医生也建议他把父母带回家,让二老过得开心些。</P>
可他不同意,认为待在医院对父母最有利,万一半夜不适起码有医生在。</P>
病房里,听到儿子在门外跟医生讨论父母的去处,死活不同意把他俩接回家。让医生理解一下家属这种非专业人员的难处,让其告诉二老不宜归家养病。</P>
还低声强调,二老大限将至,临终还是要送来的,没必要搬来挪去折腾老人家。</P>
听到这里,桑国平和李瑜对望一眼,无语泪两行。</P>
此时此刻,二老想起小女儿当年也是躺在病房里,听着老二在门外呵斥父母不懂事。说她现在声名狼藉,无论是接回父母家,还是接到兄姐家都不合适。</P>
历史何其相似,命运专治不服。</P>
老三当年的心情跟自己夫妻一样吧?心寒透了,只想找个地方安静躺着自生自灭。而当年的情形没人能与她感同身受,家人也不理解她为何要记恨亲姐。</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