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武校尉月料钱三贯,春冬绢各三匹,加上他差遣都头的在职钱,月总收入也就五六贯吧。
就临安这物价,生活可挺难的。
当年官至太尉的李显忠肯定想不到,自己死后,李家会衰败到这个地步。
而李平豹空有以一敌百之勇,却连荫补的资格都没有。
也许有人会说,他为啥不走武举的路?
南宋武举继承的北宋制度,但又改进了些,北宋武举考试不是个个都要考,但南宋个个都要考,是强制性的,而且考之前,还要在武学学习三年。
此时赵与芮才知道,两宋居然还有军校。
魏了翁之前做过武学博士,也就是相当于军校的老师。
李平豹这种骑射精绝的人,你让他在武学呆三年,而且在不如他的人手下学武学,人都能呆废掉。
所以他宁死不肯走武举的路,只想靠荫补和其他。
而荫补,除了靠父亲外,就得靠京官推荐。
比如沂王也可以推荐。
沂王不是京官,但身为藩王,是有资格推荐别人为武官的。
就像之前他推荐了周来牛宝和全勇三人,还没走荫补的路子,因为荫补一人只能推荐一个,他走的是特奏(皇帝开后门路子)。
赵与芮听完后,先叫李平豹起来,又问魏了翁:“本王能推荐几个荫补的资格?”
“荫补中,一人只能推荐一个。”魏了翁道。
赵与芮看看李平山,这家伙考了两年还没考上,就算帮李平豹弄到荫补资格,未必能考上。
“如果请陛下特奏呢?”赵与芮道。
“陛下已经为沂王特奏了三个,再去特奏怕?”魏了翁不是很赞同,这种叫皇帝大开后门,随便封官,显然不妥。
“荫补还要考核,其实还可以买官。”这时李师国沉声道:“现在看来,买官是最合适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