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自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就已经允许私人办矿。
但是,真正让私营矿主烂大街的,还是九十年代下岗潮时,集体倒闭的那些国营大矿。
国营大矿体积大,煤炭储量不高或者不好发掘的,对于国营大矿来说就比较鸡肋。
再加上国营大矿负担重,此消彼长之下,逐渐就被压垮了。
而私营小煤矿则不同,与其说他们是挖矿,不如说他们是打洞。
遇到煤炭储量高的富矿,他们还搞个矿井装个传送履带。
若是遇到储量低的贫矿,多半就是开一个半人多高的洞口,让工人进去把煤背出来就了事。
这样混乱的经营,极大地发挥了小作坊的优势,可也没少出安全生产事故。
很多次,小煤窑塌了,里面埋下十几个人。
矿主没有能力救援,就找来旷工家属,按照一人几万块钱“私了”完事。
给完钱之后,小矿主卷包跑路,哪会去管那些死掉的旷工家里,回去报告公安,自己家的人是意外死了,还是失踪了。
外公家里的好烟好酒,基本上都是这些小矿主们送来的。
这些小矿主不舍得养维修班组,每次“矿洞”里的水泵、风机、履带、小车、喇叭、照明……等等这些坏掉。
他们就会跑来找外公,让外公安排个徒弟给修理一下。
也许有人要问,如果是徒弟去修,人家直接养外公的徒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给外公准备礼物呢?
因为,很多时候,师傅代表的不是权威,而是经验。
外公的徒弟,并不能应付所有的故障,偶尔也会请外公出山做技术指导。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