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皆门生故吏(知否篇大结局)
满朝文武,皆门生故吏(知否篇大结局)
元丰十八年,皇帝赵策英收复山河,功成之际,重伤未愈,崩!这个消息在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那可是血洗大周耻辱、治政盛世的皇帝。
可惜了!好在,大相公坐镇朝野,盛世安在。
大周一朝,若论及遗憾,非得是燕云十六州流落异邦一事。
自从太祖太宗烛光斧影,大周朝内部就存在不少政治问题,周太宗江山得来不正,自然也没心思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等到真宗皇帝,其为人好大喜功,泰山封禅,天下周知,史书铭记。
但,燕云十六州也没收复,甚至丢了不少疆域。
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登基继位,一向温良的刘太后摄政天下。
这一来,又是一大堆的政治斗争,仁宗早年一直为争权而斗。
等仁宗皇帝掌权,庆历新政一塌糊涂,保守派占据上风。
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保守派并不倾向于收复失地,自然也就没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仁宗晚年无子,宰辅大相公韩章趋于稳重,并不倾向于保守派,也不趋向于改革派。
这时,楚鸿一路高歌,又隐隐有了改革天下的意思。
一直隐忍恢复的改革派,又有了那么一点起色。
幸得世宗皇帝赵宗全继承大统,江山又落到了太祖一脉。
为了坐稳江山,扫荡异己,大相公楚鸿主持的改革事宜轰轰烈烈。
一直延续到赵策英这一代,又是十八年的改革,富国强兵,文武充沛,这才正式将燕云十六州收复。
要是论及大周朝意义特殊的皇帝,一个是太祖,一个就是赵策英。
一个立国,一个使江山一统。
也因此,赵策英的存在意义非凡。
礼部官员一知晓赵策英病重驾崩,衡,楚瑞,王昂入阁,正直壮年的楚瑞气势十足,辩驳一道颇得楚鸿真传。
楚鸿的嫡长孙,也在这一年高中状元郎,人人皆称其有乃祖之风。
绍圣十年,小皇子十六岁,楚鸿慢慢交权,教导小皇帝权势之术,帝王之道。
同年,楚鸿获封“太公”,大周朝唯一活着且当政时就获得特殊封号的人。
理论上来讲,太师、太傅这一类的封号都是文人死后追封,更遑论千古罕见的太公。
如此,绍圣十七年这一日,正是楚鸿七十大寿。
汴京五品以上文武百官汇聚,一个不差,地方官吏三品上齐聚,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楚鸿的人。
此外,皇帝赵攸亲自筹办寿宴,皇太子赵化一大早就亲自相陪,一口一个曾外祖父,亲和而温润。
楚鸿端着茶杯,看着满堂前来祝寿宴文武百官,饶是他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却也不禁心底暗自得意。
满朝文武,一个不差,这是何等的声势?如今,楚氏一族早就为世家大族,颇有盛唐时期五姓七望的架势。
只不过,当初黄巢起义,几乎将世家灭绝。
如今,也唯有楚氏这么一个堪比盛唐时期的世家大族。
想他楚鸿,一个贫寒子弟,从科考及第到七十古来稀,五十多年为官生涯,近四十年宰执天下,权倾朝野,创造盛世。
就这样,尚且功成身退……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楚鸿扶了抚白须,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
“为太公贺寿!”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