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番队与六番队紧随其后,负责保护辎重部队。
十番队则位于最后头,替全军看住“屁股”。
青登依旧发扬自己的“亲身侦察”的豪壮本色。
他留下土方岁三来统御本军,自己率领近藤勇、山南敬助等人,以及少部分的侍卫,提前赶赴接下来的战场。
经过整整一日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高取城之下。
近藤勇瞪圆双目,一脸呆滞。
“这是……什么……?”
一旁的山南敬助淡淡地回应道:
“这是高取城。”
“我知道这是高取城!我的意思是:难道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攻打这座山峰吗?!”
必须要亲眼一睹高取城的真容,才能深刻理解“建立在海拔584米高的山峰上的城池”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见青登等人的前方耸立着一片蜿蜒叠翠的山群,中有高峰直插霄汉,几条流水环绕着它。
峭壁犹如刀刻,山林郁郁葱葱。
兴许是昨夜刚下过一场雨的缘故,山巅上萦绕着飘渺的云雾,使山脉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高取城就潜藏在这片云雾之中。
视力稍好的人,无不看到一座巍峨、气派的城池威风凛凛地屹立在此山的顶峰之上。
它在云雾的遮掩、映衬下,像极了神明所居住的仙境。
高取城是一座外形不工整的、连廓式的山城。
所谓的“连廓式”,便是本丸和二之丸、三之丸等其他曲轮并列的设计。
【注曲轮:城中用堀、石垣或者土垒分隔开的不同区域,比如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水之手曲轮。】
乍一看去,高取城就像是一只大章鱼,紧紧地攀附在山峰上。
如果视力再好一些的话,便能看见高取城上飘扬着大量旗帜。
其中最显眼的旗帜,莫过于安插在天守阁上,写有“七生贼灭天后照览”这一行大字的旌旗。
山南敬助见状,沉声道:
“橘君,最不理想的局面出现了……天诛组收拢了残兵,准备跟我们打笼城战了。”
青登神色如常,淡淡道:
“毋需悲叹,这本就是我们早早就预料到的事情。总之,现在先细致地观察一圈吧。”
说着,他勒紧手中的缰绳,轻磕牛腹,奔向不远处的山脚。
……
……
2日后,新选组的各支部队陆陆续续地抵达山脚。
老样子――继续践行青登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作战策略。
新选组的打灰老哥们再度发威。
担任后勤人员的四千辅兵亦放下他们手中的推车、肩上的米袋,扛起锄头、铲子,加入进挖土、砌墙的行列之中。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一条条战壕、一列列栅栏、一面面木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兴建起来。
新选组包围了下山的每一条道路,并且以防御工事来加强封锁。
高取城中的人除非长出了翅膀,否则是绝不可能逃过如此严密的包围网的。
就在全军抵达山脚的当天晚上,青登召开了番队长及以上的干部们都得到场的军事会议。
……
……
新选组营地,本阵――
山南敬助站立着,为现场众人汇报战场态势。
“高取城共有5处关键设施。”
“由北向南,分别是国见橹、三之丸、二之丸、本丸,以及天守阁。”
橹――日本城池中的很经典的防御设施。
可以将其理解为高耸的碉堡,既可以充作望塔,也可以当作箭楼来使用。
“昨日,我们已经派出五、八番队,对高取城展开佯攻,试探敌军的防守力度。”
“结果,五、八番队的队士们连城墙都翻不过去,上去多少人就死伤多少人。”
此言一出,新见锦和藤堂平助双双埋下脑袋,面露羞愧之色。
山南敬助见状,立即道:
“新见君,藤堂君,请抬起头来,我并不是在责怪你们。”
“高取城乃举世无双的名城,光是要爬上5町多高的山峰就已很是不易。”
“我们会落得如此结局,倒也是理所应当的。”
【注町:1町=109米】
山南敬助并没有说“你们会落得如此结局”,而是悄悄将主语换为“我们”。
山南敬助总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这也是他的人缘会如此好的一大原因。
“说回正题――敌军抵挡力度远超过我们的事先预想。”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