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师团的人却很冷静:他们知道发财的时候一定要竭尽全力,但如果是打仗,特别是没有把握的仗绝不死磕!
因此,他们没有被“天皇万岁”给忽悠瘸了!至于打仗,是那些日本政治家和天皇自己的事,谁会真的去拼命呀!毕竟他们还要活着回去继续做生意赚大钱。
所以大阪师团作为日军的常备甲种师团,战斗力并不低,只不过士兵们并不愿意为此拼命。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大阪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和那些不愿意相信战败结局的日本人完全不同,大阪师团接受投降的现实,和回到本土的速度都奇快。
当几乎满编的大阪师团回到日本港口时,一个个都面色红润,生龙活虎!这一场景甚至让那些营养不良的日本本土民众都十分吃惊。据日本当时统计,大阪师团是南方军中阵亡率最低,装备物资最充足的一支部队。
......
30年代初,日军大本营为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顿该师团。
1932年,寺内寿一被任命为大阪师团师团长,此时大阪师团在国内驻防。
这个时候的寺内勇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伙同身边的同仁将军用物资倒卖给当地的大阪商贩。
结果寺内寿一一上任,寺内勇就被抓了一个典型。
别看寺内寿一对外人宽容,甚至带着士兵公然去砸警察署,但是为了整治大阪师团的风气,对寺内勇下手是极狠。
当着众多士兵的面,寺内勇被自己叔叔拿着马鞭抽的皮开肉绽。
是以,在寺内寿一任职的两年内,大阪师团的风气在明面上有所好转,记住,只是面上。
这也导致寺内勇现在看见寺内寿一都吓得直哆嗦。
到了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大阪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
此时泽田茂就曾担任大阪师团师团长,虽然大阪师团的士兵初到关外,人生地不熟,但是士兵们各个好钻营,没多久就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泽田茂在大阪师团是个外来人,也拿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大阪师团没办法,只能早日盼望调离大阪师团。
两年后,大阪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1939年,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
仙台师团接到命令后,急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