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必谴,殿兴有福。
真能制止得住夏之白这些身怀异心,还不怕死的人吗?
不可能的。
他在,夏之白尚不惧一死。
何况后世子孙。
他现在对夏之白的处置很纠结,就夏之白这找死的劲,死一万遍都够了,但他不敢让夏之白死。
因为夏之白手中明显掌握着能够威胁到大明统治的东西,不将这些东西全部拿到手,隐患太大了。
至于用夏之白,他不愿意。
他信不过这些士人,无论是杨宪、刘基还是胡惟庸,他都信不过,这些人都暗藏祸心。
心怀不轨!
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只是这些士人,为自己专权谋逆,编织的一个借口罢了。
天微微放亮。
朱元璋已回了皇宫。
他无心休息,擦了把脸,就埋头去处理奏疏了。
看着这满桌的奏疏,他烦躁的心绪终于得到了慰藉,也真正感受到了充实跟满足。
唯有在此刻。
他才能感到自己肩负着天下。
朱标并未回去休息,一直候在朱元璋身旁。
朱元璋也没说什么。
还把一些奏疏交给朱标批阅。
父子二人,就这般端坐着,一前一后批阅着奏疏。
日上三竿,朱标已有些犯困了,折腾了一天,实在有些精力不济,只是在翻看到一份奏疏时,却是陡然精神过来。
他将这份奏疏仔细看了一遍,快步去到朱元璋身边,道:“父皇,这次会试位列一甲的花纶、练子宁和黄子澄三人联名上书,放弃这次科举,也放弃科举成绩。”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