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问题只是――通常来说,两个各怀不同烦恼的讲述者,不会同时对一位倾听者发言。
而前者…前者无需多言。
而对生活过于自立自主的人而言,心头的烦恼更是常常烂在心里。
――即便用脚趾都能猜出这个‘最刺激的时间都在屏幕里放过’,全无人格再拆解必要的年轻人的烦恼,即便无法再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别致少见的范本。
世上更多的人只是看过便罢了,唯有真正亲历时才会想起昔日的积累――甚至可能当时都没想起,只是事后复盘时才想起有过这么一茬。
那目光锐利得让他感到些许的恐慌,对方的目光就像是能将他整个看透。
“林顿桑?”
――只要倾听过多的倾诉,你就很难听之即过,用更好理解的方式而言:就是同一个话题被不止一个人地频繁提起,俨然一副能刻入dna的程度时,你就很难忘记。
奥默也没有免俗,但他胜在一个积累得够多。
他也仍然愿意倾听。
这里提到的所谓缺陷,便是一份不效率。
而这,就是Umastar能被称作AIbot的含金量。
就连为了接触穿越者相关的知识努力学习,还试图吃力不讨好地‘翻墙’混入穿越者论坛,也是认真来说很不效率的接触方向――多少有些心急了,分明正常成长到大学就会必然接触到的。
那诗句确实是别人写的,但也成为你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但这份变化的核心,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动力。
奥默当年的行为模式确实与AI几近相同,作为Umastar活跃时的发言记录就像是一个AI在积累原始数据――根据里面塞的素材来一步步培养学习,得出愈发成熟,愈发完善的回应方式。
从眼底,一直看到心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