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尔文勋爵看到这里,会心一笑,这个布鲁斯还真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极度自信。
一人之力,要应付无数的物理学顶尖大佬,果然不愧是提出【量子力学】的人。
既然主角都同意了,开尔文勋爵也没话说,于是答应按照这个建议举行会议。
很快,时间终于来到1900年的9月25日。
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场内,人头攒动,知识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科生在这里待个几分钟,毕业论文都不用愁了。
这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会议,无论怎么形容它都不为过。
它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分界会议,必将载入史册。
若干年后,美国著名五星物理评论家麦克阿瑟,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这样说道:
“如果说1900年的柏林物理年会,是物理学之神,布鲁斯·李的首秀,那么同一年的伦敦会议,则意味着他的真正崛起,正式开启物理学新纪年。”
会议群星闪耀,后人总结出当初参加时就已经是大佬的,有以下这些:
英国:开尔文勋爵、瑞利男爵(1904年物理诺奖)、汤姆逊(1906年物理诺奖)、卢瑟福(1908年化学诺奖)、亨利·布拉格(1915年物理诺奖)。
德国:伦琴(1901年物理诺奖)、维恩(1911年物理诺奖)、玻尔兹曼、普朗克(1918年物理诺奖)、能斯特(热力学第三定律、1920年化学诺奖)、布劳恩(1909年物理诺奖)、鲁本斯、卢梅尔。
法国:贝克勒尔、居里(1903年物理诺奖)、居里夫人(1903年物理诺奖和1911年化学诺奖)、李普曼(1908年物理诺奖)。
荷兰:洛伦兹(1902年物理诺奖)、昂内斯(超导、1913年物理诺奖)。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