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郭典发现了泰山军的骑军已经回援后,他万念俱灰。</P>
因为他知道不仅是那中山国的援兵可能已经出事,他自己的突围通道也被断绝。</P>
还是那句话,他为何敢突围?还不是因为趁敌军的骑兵被调走?</P>
现在骑兵回援,他跑得过骑兵?</P>
有此一念,郭典面如凋枯。</P>
却在这时候,又一个营头的军吏带着令旗来了,当场就说了句:</P>
“府君,我家营将说要等吏士们用过饭后,再来援助!”</P>
这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都中午了,滴米未进,能有什么战斗力?</P>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他郭典都没吃饭呢,你们还想拖延?</P>
于是郭典再不能忍,亲自绰起自己的环首刀,一刀就将眼前的军吏砍了。</P>
那军吏临死前都不敢相信,为何自己就是来传个令,就会被痛下杀手。</P>
杀完此人,郭典内心后悔极了。</P>
战前,他觉得各营头因溃兵重组,缺乏战斗意志。所以就将他们安排在稍后一点的后阵作为预备队。</P>
但现在呢?接二连三,接二连三。</P>
他们到底要想怎么样?</P>
不知道此战再不众志成城,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么?</P>
郭典的暴起杀人,吓了边上的魏收一大跳。</P>
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上前对郭典建议:</P>
“诸营主将懈怠,但必不敢阵前投降的。因为这些人手上不知道有多少太平道的血,他们没退路的。所以,明公可命这些营将速来本帐应命,然后再以心腹换将即可。”</P>
魏收的办法算不是办法的办法了。</P>
因为临阵换将是大忌,一个新将安排到营头去,将不识兵,兵不识得将,上下都没有磨合,如何能出战?</P>
但郭典明白魏收这个计策的本质,压根就不是让这些人出战的,而是稳住这些营头,比来个什么临阵倒戈。</P>
郭典无奈,只能以此作为对策。</P>
但就在这个时候,对面传来山呼海啸的声音。</P>
然后郭典就看到数十把代表着汉军各营头的旗帜被敌军扔在了阵前。这时候,前线的汉军才知道,他们的援兵全军覆没。</P>
于是,士气直接跌到谷底。</P>
而郭典背后的人群中,臧洪直接是面无血色,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多半凶多吉少。</P>
也是在士气摇曳的时候,泰山军走出来一彪嗓门大的军士,上来就高喊:</P>
“先灭中山,再灭巨鹿。投降从宽,抗拒从严。降不降?”</P>
最后是三军齐呼:</P>
“降不降?”</P>
这一下子众汉兵面如土色,骇得直接丢下了兵器。</P>
……</P>
此战胜负已定。</P>
外无援军,内无粮秣的情况下,汉军还能做什么无畏的反抗?</P>
战阵一崩,士气一垮,之前再严整的军势都会陷入混乱,人人都在想办法自求生路。</P>
前阵的汉军营头因为后路被堵,只能向泰山军投降。他们能活就看泰山军是否真的是传言那般的王师了。</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