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个时代就不用。
“对了。”
李小林忽想到什么。
“江弦至今还住在北影厂的招待所里。”
“不会是借着小说抒发自己没房子的苦闷吧。”
她笑了笑。
往往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信息,是能够窥见作者生活的。
譬如林语堂一次买牙刷被坑了,便把这段经历写入书里,发起了牢骚。
当然了,李小林更好奇的是,江弦所设计的能将新鲜荔枝运往长安的方案。文中很迅速便铺陈出来:保鲜手段、运送途径、运送成本。
江弦一一阐述,并考据的开展实验。
瓮装、冰藏、截干、移栽.手段并用,将荔枝的保鲜时间尽量延长。
走梅关道、走西京道、走北上漕路、走水路挑选路线,将运输路线缩短。
荔枝味变期又延长半日马队里程又多了两百里提速、保鲜。
[等一下,还可以改进一点!][等一下,还可以改进一点!]跌宕起伏的一次次运输,紧张到李小林几乎没法呼吸。
[五瓮荔枝的枝条,从发牒,岂不坏了本相的名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和平宾馆的暖气分明已经供应上了,李小林却没由来的感到一丝冰冷。
小说的后半部分,李善德的人性与职责开始发生碰撞。
为转运贯彻恭维官员、掩饰奴人死亡真相、被友商误解不守承诺、荔枝树毁不加阻止.驿站人员逃亡,民不聊生。
李善德却只管完成自己使命,视而不见。
荔枝使任务完成,一个堕落的官员由此产生。
[他从来没这么厌恶过自己,多审视哪怕一眼,胃部都会翻腾。
无论坐骑跑得有多快,李善德都无可避免地,在自己的良心上发现一处黑迹。
在格眼簿子的图例里,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
而墨点,则意味着荔枝发生褐变,流出汁水,彻底腐坏]出现了。
继《芙蓉镇》以后的第二次。
“人性弧光!”
李小林拍案击节,“这简直是江弦的拿手好戏。”
他太会玩弄这一套了。
用充足的铺垫,逐步表现心路历程,表现李善德变化缘由。
他的每一次被误会、被误解,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他没想做一件坏事。
他做的全是坏事。
这个小人物,被逼仄到失心疯的一刻。
这缕光,绽放了!继而继续升华,一个个堕落的李善德,构成堕落的大唐。
砰!安史之乱爆发!
李小林整个人都在颤栗,四肢都森冷无比。
“好一个褐变的荔枝。”
“这个江弦。”
“懂历史,更懂人性!”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