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35章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

第235章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

十二月,张艺谋穿了件灰色外套,风尘仆仆的走去售报点。

“同志,来份《中青报》。”

他努力装作淡定。

前不久,张艺谋把自己曾拍摄过的一张照片递给了《中青报》,没想到居然收到了《中青报》回信,表示报社将把这张照片发表。

他欣喜若狂。

《中青报》可是国家级的报纸,一个大学生拍的照片能在这样级别的报纸上发表,在全京城,乃至于全国,那都是个特例了。

营业员取来一份给他,张艺谋哗啦啦一翻,马上找到那张他拍摄的照片——《中国姑娘》

“噫!真发了!”

照片是个女人的背影,普通的白衬衣,过屁股的粗长辫子。

嗯,老谋子的xp或许真是大辫子。

这张照片有大面积的留白,高级感的黑白灰,整幅作品除了一条辫子和人头外,全身几乎看不到影像。

这是张艺谋以前在国棉厂当工人的时候,托他表妹给他找的一姑娘,名儿都记不得了,心血来潮拍摄了这么一张照片。

某种意义上讲,这人也算,少了后面的十三章,在美国和日本反而能看到完整的英译本和日译本,主要是连载的时候原稿被毁了,还是后来从英文稿补全了这十三章。

“作家江弦的新小说?”张艺谋听得好奇,从手绢里掏出几角,“同志,这期《人民文学》麻烦给我也来一份。”

营业员嗑着瓜子,“可是让你买着了,这都最后一册了。”

张艺谋接过册子,一看,封面上就印着小说标题——《许三观卖血记》

卖血?

张艺谋来了兴趣。

因为他也卖过。

这事儿是老谋子亲口承认的。

那大概是五六年以前的事了,他玩了几次表哥的相机,对摄影有了兴趣,卖了三个月的血,靠着那会儿在工厂里上班每个月四十块的工资,加上青年工人每次献血的二十块的补助,终于攒下一百八十多块,买了一台当时的海鸥4型相机。

回到宿舍,张艺谋把鞋一脱,盘腿坐在床上,看起这篇小说。

他有个不良习惯,穿鞋不爱穿袜子,这会儿冬天还算是稍微有点异味儿,到了夏天,他穿双胶鞋不穿袜子,一脱鞋那叫一个窒息,陈皑鸽深受其害。

翻开这期《人民文学》,目录前所未有的简短,稍微一翻,写了句评价,而且评价还这么高?!他接着往后看去,编辑部先是介绍了法国的“新小说”流派,几年前,塞缪尔·贝克特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新小说”已经得到了西方学界的认可,从而使它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中的一项经典。

江弦是擅于尝试新文学风格的作家,不落后于西方文学思潮,创作了这篇小说,在此文中,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他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许三观荒诞而平凡的一生。

张艺谋这会儿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声势浩大,来势汹汹。

《人民文学》这样前所未有的全力推出一篇小说,给出评价、待遇如此之高,这说是亲儿子都不为过。

要知道《人民文学》基本上只刊登短篇小说,几乎看不见中篇小说的身影,更别说长篇小说了。结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江弦的一部长篇完整刊发了出去。

张艺谋不是文学界的人,都能隐约察觉到,不管这篇小说是优还是劣,文学界必定都会给出最剧烈的反馈,毕竟这可是“中国文学第一刊”。

带着强烈的好奇,他的眼神深深杵进了这册刊物。

一晃就到了傍晚。

“张艺谋,给伱介绍一朋友。”同一个宿舍的室友顾长卫领着一小伙儿进来,“姜小军,中戏表演系的,今年刚上大一。”

姜小军去年高考落榜,今年听了好哥们英达的意见,报考了中戏,没想到就这么一考,还就真考进了中戏的表演系。

张艺谋没有第一时间理会他们,一直看完这篇小说的最后一行文字,恍惚一阵子,才意犹未尽的抬起头,满眼疏离。

“嗬,你也看这个了?”姜小军一眼瞥见这册《人民文学》。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