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合成方向
小说的合成方向
面对这一问,江弦稍作思索,很快就想出个合适的回答。
“写文章是爱好,可以随意施展,写申请书是神圣而重要的事情,我不敢随意动笔,还要仔细斟酌。”
听到他这个回答,几人哈哈笑了起来,包括一旁的胡桥木、光未然、冯沐、严文井,都笑了。
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年纪虽然不大,脑袋还蛮机灵。
“坐下聊。”冯沐说。
服务员走过来,拎着暖壶给江弦倒了一杯茶水。
江弦端起来喝了一口。
茶叶虽然一般,不过茶包不要钱。
听说海子里喝茶,水免费,茶包要钱,不管你是何方神圣,想喝茶,先交上两毛钱再说。
至于抽烟,那更需自备,绝无公烟可享。
这是困难那几年,5豪定下来的一条“铁规”,一直这么延续了下来,谁也不敢违背。
不少同志,都夸他语句很简洁,他笑了,他说他那哪是简洁,写的简洁是因为他认识的字太少了!
他说,在过去的时间里,他的所有阅读都来自于家里的红书。
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我们仍然缺少这样一个地方,给我们提供充沛的信息。”
江弦是忽然被通知过来的,但这些话就像早已有了腹稿,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这还是收敛着讲,并不展开,只说干货,只讲重点,最后说:
“我在日本发现,文学馆是他们文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
有了这样一个文学馆,给我们的文学理论家提供更大的空间,势必能促进将来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
“需要给什么支持?”
“钱可以由作家们出,我和巴金都可以捐款出来,我们只需要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
“房子?”
这年头房子也是大问题,老百姓的房子都紧张的不行,更别说能供文学馆使用的房子了。
江弦试探性道:“我勘察过,西三环路边上有一片房子.”
“西三环路边上?”
冯沐听见这话,琢磨了一会儿,想到一处地方,询问道:“万寿寺西院?”
江弦点点头。
万寿寺西院,是京郊的大庙,满清的几朝皇帝都在这儿替母亲做过寿,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大概五千平,使用面积再缩减一半,两千五百平不到。
而且这里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里面那是断壁残垣、枯树荒草,能供以使用的房子就更少,目前是总政歌舞团驻扎在那里。
“你这个地方选的,是想让我给你化缘去啊?”
总政歌舞团是归部队的,想要他们迁出,就要先打通部队那边儿的关系,这里面困难重重。
“领导,不瞒您说,我前后也勘察了好些个地方,潭柘寺不错,可惜太远,颐和园的藻鉴堂也够古雅、幽静,可惜地方太小,不够用最后看下来,还是万寿寺西院合适。”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年头,想让国家盖房子当然是不可能的,作协这会儿都在地震棚里头办公呢,文学馆肯定也只能找点现成的院子修缮着用。
“看来你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足啊。”领导笑了笑。
他简单和冯沐、光未然商量了一下,没有给出万寿寺的答复,只是吩咐,“情况特殊,我们没有搞这个事情的经验,你们作协先搞一个筹建委员会出来。”
“好!”
这次见面就此结束。
贺井之一直没有吭声,就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想到上次在海子里开会时候,那位甚至给江弦说了句话。
这个年轻作家不简单啊。江弦推门出来以后,心里一阵的激动。
能像今天这样说上句话,那是想都不敢想啊。
下午还有个座谈会,气氛总体比较轻松。
江弦又见到了吴青,和她聊了几句,今年的颁奖除了王濛同时作为颁奖嘉宾和领奖作家以外,还有冰心,她的《空巢》也获选。
汪曾祺和陆文夫两个人坐在一块儿,文坛的两只饕餮相聚,场景看着特有意思。
“铁生。”江弦和史铁生打个招呼。
史铁生笑着看向他,“江老师。”
“恭喜你获奖啊。”江弦诚心的和他道贺。
史铁生还想和他说些感谢的话,江弦没接受,“你文章写的什么样子,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你自己的成就,不需要感谢我。”
回到家里,朱琳刚下课回来。
“领上奖了?”
“嗯。”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