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和投枪
匕首和投枪
“作品能感动我,也一定能感动读者们。”江弦信心满满地对王卫国说。
他迫不及待的想让这篇《人生》问世,当即拉着王卫国商量如何修改。
两人深入交谈,谈王卫国的创作初衷,以及如何修改《人生》。
王卫国的这部《人生》受到了柳青的启发,柳青是王卫国的“文学教父”,王卫国说自己在延安大学求学的时期,就非常崇拜柳青这个人,在学校图书馆把他的代表作《创业史》读了四遍。
文中甚至直接引用了柳青那句最经典的名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江弦给王卫国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可以说,除去王卫国本人,江弦就是最熟悉《人生》这篇小说的人了。
他一点点的给王卫国布置修改方案,王卫国认真的听着,这一谈,就谈到了深更半夜,王卫国却不觉得困,双目反而越听越亮。
江弦海阔天空般给他讲许多独到的见解,那些给他提出的意见,每一条都能说到他心坎上,让他不得不信服。
他甚至隐隐生出几分敬意。
从《人生》的跃然纸上。
英达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于了他的《我们九个人》话剧当中。
话剧队在燕大很受欢迎,燕大的老师相当支持他们这个话剧队的活动。
不仅组织安排了一场在学校礼堂的演出,还请他们话剧队选一出话剧,来参与今年的“五四”汇演。
在英达看来,这出话剧自然得是他精心打磨的那部《我们九个人》。
这出话剧自从问世以来,便受到了他们话剧队成员的一致好评。
梁左和王小平编排的《天下,针对《铜钱街》中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论进行了指责。
《京城妇女》的发行量并不大,算是一部京城复联的内部刊物,这篇文章的出现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却在复联机关当中产生了极大反响。
复联几名干部直接找上了作家出版社的门,把从维熙堵在了办公室里,从维熙也是化作投枪、石头。
翻看了一遍《铜钱街》的稿子,整理过思路以后,坐在桌前,撰文一篇。
署好姓名,将这篇文章寄给了国内,也有对医药卫生的介绍。
期刊的编辑部成员不多,这天清早,编辑简少丽来到编辑部,喝了口热水,打了个哈欠,这才慢条斯理的开始今天的审稿工作。
许非。
她依稀记得,自己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却记不大清楚。
“论“铜钱街”对女性的批判!”
简少丽精神一振。
她是一名复联工作者,这段时日自然听说了《铜钱街》在复联引起的争议,这篇小说闹得沸沸扬扬。
文章的作者许非,先是介绍了《铜钱街》这篇小说,又提了下这篇小说近期引起的争议。
而后,他分别对《铜钱街》小说当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做了总结:
“陈思太太,清醒理智的女人,在情感的风浪中掌控自我命运。
戴夫人,没有自我的女人,最终只能走上感情的绝路。
乡下女人,用单方面的全心付出,成全对方的理想。”
许非认为,文章能反映社会中女性的处境和状态。
三个女性角色,刚好是对现实中三类女性的总结。
“在爱情中,女性往往因为过于感性而容易迷失自我,《铜钱街》深入剖析了爱情和女性在其中的角色。”
“李兰德所批判厌恶的,是将自己看作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与其说他批判女性,不如说他传达出作者对女性的渴求与希望,理想化地塑造出能顶半边天的独立女性形象.”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