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出行,赵昌目标北地郡,郁郅县。
临走之前,将闾的小算盘打得很精。分开一次,昌回来每天陪我半个白天,再分开一次,昌就会陪我一个白天,再再分开一次,昌就会陪我一整天。
所以他主动去找赵昌再击掌:“昌回来要更喜欢我。”
“……嗯,我会的。”赵昌目光怜爱。
傻孩子,知道什么叫边际递减吗?唉,事情是不会按你的想象发展的。
告别其余家人,赵昌和原班人马离开了咸阳。
这次选择北地,固然有那枚残简的影响,但赵昌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他在努力降低祖龙面对他时的底线。
赵昌自认他不是听话的人,更不可能一直为满足谁的期望而活。
但直接就开始抗争是愚蠢的做法。倒不如一步一步地训练别人的印象,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综合考虑之下,他决定从外出咸阳开头。
既能够接触实际情况,又能够搞事,还可以借此影响其他人的潜意识认知。
第一次的房陵,是被指定的;第二次的芷阳,是赵昌用来稳固之前成果的试探。直到这一次,才是彻底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他可以保证,现在祖龙对他的印象中,一定有一类标签,这类标签会让祖龙认为,昌就是这样喜欢外出、闲不下来,但让人出去也不是没有益处。
赵昌没有刻意追求,而是在满足自己想法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尽管离开咸阳与秦王对二子的规划相悖,可赵昌还是用各种方式得到了离开的许可。
乍一看仍旧需要秦王的安排,其实这在深层中,是掩盖住核心的反抗。
因为秦王原本的目的没有达成,反倒是赵昌的诉求达成了。
数次叠加之后,就能让人形成一种难以察觉的默认与习惯。
秦王已经开始习惯了。
昌想外出是合理的,昌有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以及藏得最深的一点:有时候昌不听我的话也是合理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