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两个畜生找错了对象。
第一头鼍龙扑出水来,杨信侧身避过,抬起一脚便把这头六七米长、重一吨多的大家伙挑到了岸上。
另一头鼍龙没来得及出水,就被杨信一个飞扑到背上,一拳轰在脑顶,直接打死。
正好河对岸有妇人抱着木盆来溪边儿洗衣,一眼看的清楚,便不片刻,邻里轰动,七十来户人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股脑儿来了一百多人。
村正早知杨信武力强盛,倒不觉出奇;但村人见识少,尤以桃林村原来的居民,以前经常受到来自鼍龙的威胁,便直把杨信当了英雄。
本来杨信房子建得快、又打了野猪分肉,就已在村民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声望;这一下直接爆炸。
对村人来说,杀死鼍龙,是解决了他们身边最切实的一个威胁,是除害。这样的事迹,甚至能写入县志,津津乐道,长久流传。
就像周处除三害,其中山上的老虎、水里的鳄鱼,皆为其一。可见村人对鳄鱼的畏惧和憎恶。
村民们的称赞犹如洪水,教杨信挠头不已;他倒不觉得自己作了多大好事,举手之劳而已,听不得这许多称赞。
就请村正叫人把鼍龙扒皮拆骨,肉分了村人;他自己只要了一块鳄鱼皮,就跑回家中去了。
鳄鱼肉没什么好吃的,还比不上野猪肉,河里随便捉条鱼,也比这玩意儿吃着爽利。
至于鳄鱼皮,既然正好杀了两只鳄鱼,杨信便起了心,琢磨着制一件皮甲。寻常桑麻织的衣物,实在不经穿,尤以决定三月后北上,必定翻山越岭,须得有一件结实的衣服,以免除对荆棘的敬畏。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