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出来要摊开晒,日头落下要收回去防潮气,见天的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然而,再累也掩不住汉子婆娘们老脸上的一丝笑意。
不管怎样,明年一年,一家老小的八成饱是管住了。
至于差的那些,想法去城里做几天零工,或者上山搞点野味,至不济偷偷到渭水里打捞肥硕的鲤鱼食用。
鲤鱼在唐朝是保护动物,因为皇室姓李,谐音鲤,所以大家明面上不吃鲤鱼了。
实际上,呵呵,渭水流域可从来没有密西西比河鲤鱼成灾那样的记录。
说起来也怪,既然要避讳嘛,你咋不让大家都别吃李子了?
“碎怂,地里的麦粒拾完了,明天放鸡鸭去扫一道。”
汉子食着粗砺的麦饭,往嘴里扒拉几颗豆豉,吩咐着自家娃儿。
豆豉约春秋战国出现,准确的记载是《史记·货殖列传》,《齐民要术》记录有制作方法,是爽口的调料,也可以入药。
一般来说,可分干豆豉、水豆豉、油豆豉、咸豆豉、淡豆豉。
因为庄户们用的就是十文钱一斗的大盐,没有经过提纯,制出来的豆豉味道不是那么正。
唐朝初、中期的食盐是民营,朝廷除了收税赋外并不插手,价钱稳定在十文一斗。
后期官卖了,每斗官方加价一百文,售价变成了一百一十文每斗。
官盐与私盐,同一品质,不同价钱。
听上去有些滑稽,却是事实。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