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打仗,广西绝对排得上号。
除了广西人敢打、能打之外,还有就是战法灵活多变,从不拘于一格。
当时在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卫所兵战力低下,屡次征剿均惨败而归。
因此,朝廷调田州土官瓦氏夫人亲帅6000广西俍兵北上抗击倭寇,一举歼灭倭奴近2000人,取得抗倭以来第一次大胜。
除了广西俍兵战力强悍、不畏生死外,也得益于瓦氏夫人创立的一个阵法——岑氏战法:七人为伍,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各伍自相为命。
乃至后来,被戚继光改良后发扬光大为鸳鸯阵。
为什么要留三个人割首,因为当时是按人头论功的,割得多赏得多。
但是,这是因为当时面对的是倭奴,而且双方都几乎没有火器的情况下,才使用了这种方法。
可是,现在不一样,时代在进步。
广西经历过定南藩与李晋王之间的战争,所用的兵器已经从冷兵器上升到热兵器了。
特别定南藩,火枪极为犀利,触之即死,火枪火炮的运用极为普遍,因此广西当地的军制也随之兵器的变化而改变。
广西多山,道路狭隘。
在广西行军作战,既要符合小队伍的行军、作战,又需要能快速集合成一支大队伍。
既要能符合火器的排枪进攻,又得能符合刀剑、藤盾、标枪等冷兵器的运用。
经过磨合实践后发现,50人一队的战法最是符合当地特色。
他们五十人为一队,互相配合。
利用刀盾和长枪,在远处辅以火炮、鸟铳的优势,结成一个个小军阵,步步推进。
如果遇到狭窄山路,则士卒两人并排一叠,三叠为一层。
第一叠的两人匍匐射击,第二叠的人跪地射击,第三叠的人站立射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