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以高明程的身体素质,收割一亩田的稻子,那就是毛毛雨,轻轻松松就干完了,他借了别饶打谷机,在田里就把稻谷打脱粒,然后用蛇皮袋装起来。
他家的院子很宽敞,所以用不着和别人去抢晒谷场,挑着稻谷就回到家郑
院子的水泥地干干净净,这是许多美提前扫干净的,甚至还把鸡也关在外面,不让它们到处跑动,不然把鸡粪拉进稻谷里就不好了。
金灿灿的稻谷被倒在水泥地上,然后用专门的农具打散摊开晒着,这些稻谷被阳光一照,泛着金芒,格外的好看。
细奶奶家的稻种是如今政府推广的杂交水稻,产量比以前的老稻种要高不少。
在七十年代时,水稻亩产只有五百斤左右,现在用了杂交水稻,亩产就提高到八百多斤,有些精心伺候的田,能亩产近一千斤。
人们能够逐渐过上不缺衣少食的好日子,和国家整体经济提升有关,更和袁隆平有关。
高明程因为长时间在县里,田里的这些稻子有些疏于管理,他挑着担子时,估摸了一下重量,觉得大概刚刚八百斤左右。
饶是如此,他也算是心满意足。
把稻谷摊开晒着,他又去角落把堆肥翻挖一下,这些腐熟的农家肥,是犁田时要洒进稻田里肥田用的。
也因此,我们家养的猪比较少,每年卖猪的钱就是多。
低志军道:“你爸妈开垦了是多荒地,所以也能用得完。”
秋季施肥,对于果园来挺重要的,那关系到明年春季果树的萌芽、开花的迟早、少多,果实的膨等一系列与果农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