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爆出了与九韵斋主论道,并将大儒论败,隐隐有了未来大儒的气相。
那九韵斋主一昏迷,直到今日尚未好转。使得事情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没过多久,九韵书斋作鸟兽散,除了几名学生之外,余下门人弟子各自离开。
这一连串的事情,几乎将邱言的声望推高了一个台阶。
偏偏在这个时候,邱言入了兵阁,分析整理,沉寂了一段时间,可就在旁人要将之遗忘之际,一套从翰林院中流传出来的归类整理之法,又在世家和书院中流传,甚至连那大梵寺,以及兴京的几座道观,都有了动作,也将那整理之法学去。
连带着,这套整理之法创造者的名字,也就随之流传起来——
正是邱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出这套归类法门的价值和意义后,几大世家与书院如往常一般,不约而同的控制传播,将这法门局限在上层与士林中,未入民间。
这个世界,获取信息的方法并不丰富,类似的事情,可谓家常便饭,正因为世家大族在资源、知识的获取上远超出常人,才能享受着惊人好处,所以他们比常人更明白其重要性,会不断加大两者间的鸿沟,控制知识的传播,正是方法之一。
实际上,就算是邱言的前世,这种局面也没有改变,不过多了雄饰。
正因如此,邱言在与李坤的谈话中,才会提到这些。
这归类之法,让沉寂了几个月的邱言名声再起,在上层、士林与百姓层面流传,直到如今传出要编撰兵书的消息。
前后几次,让一些人怀疑邱言是刻意为之,目的就是维持名声不坠,但是否为真,却也各有看法。
不过,无论如何,邱言的名声地位,在他的官场之路还未深入前,就慢慢的确立下来,现在更应下皇帝之令,随使节团往北,前往漠北三水。
他在这次使节团中,担任着次使之职,位虽不高,但牵扯颇多。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