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认真的问秦叔宝:
“秦大哥,你当真要去投军么?”
面对李卓,秦叔宝也不矫情,真情流露的说:
“以前有人请我去郡府当差,跟随从差不多,我懒得应付。但最近被母亲念叨,确实想出去试试。”
秦叔宝从小学武,一直坚持不懈,才有现在的偌大名声,不愿与草木同枯。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是人之常情。
李卓早有猜测,沉吟道:
“这可是大事,得想明白了去哪里才行……”
秦叔宝面带苦笑,点头说道:
“正是此理,我虽然决定求取功名,但还没确定去哪里……”
五年前而立之年的秦叔宝,名满齐郡,各地英豪慕名拜访。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而那时候前来拜访的李卓,不过是一个十岁孩童,面有饥色,口齿不清(李卓刚来到这个世界,附身一个十岁孩童,对大隋的语言不熟悉)。
即便那时候的李卓身边,已经跟着柳五这种明显走南闯北,一般不会屈身为仆的雄壮武者,也未曾让秦叔宝高看一眼。
还是秦爱有识人之明,和李卓交谈之后大为赞赏,极力引荐,秦叔宝和李卓才有交流。慢慢志趣投契,成为至交好友。
五年过去,李卓做得风生水起,秦叔宝却几乎没有改变,难怪他坐不住了。
李卓前世跟秦叔宝差不多,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宽慰道:
“秦大哥武艺高强,建功立业轻而易举,不必急在一时,总有合适的机会。”
这个年代的人,可以和皇帝坐而论道,骨子里就有理想主义色彩,各有风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