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七这日清早,王熙凤一进荣庆堂,见了史太君就笑道:“老祖宗,喜事喜事,又是一件喜事,算上昨儿元春封妃,林丫头即将回京,今儿一大早,又添第三件喜事,宫里宦官上门送来一封皇家拜帖,您猜是谁要来了?”
老太太歪在罗汉床上,戴着叆叇,一面瞧着晴雯帮林黛玉试穿新制的‘白狐里子鹤氅’,一面说道:“你这猴儿,别打哑谜,快快说罢。”
王熙凤来至贾母跟前,正色道:“皇姑母要登门拜访,估摸着,就是今儿晌午。”
贾母忙问:“哪个皇姑母?京中大长公主一辈的皇姑母,少说也有十来个呢。”王熙凤回道:“就是那个永乐大长公主,我老是听说这位殿下快要成仙了,得了万花之母的神仙尊号,京中贵妇们都去朝拜,所以记得最是清楚。”
贾母颤着手摘下叆叇,心中忐忑起来:“怎么是她?”熙凤便问:“老祖宗怎就吓着了?”贾母凝重道:“这人是圣上养母,当年她皇嫂被打入冷宫,将儿子托给她抚养,便是后来登基的这位了。”
王熙凤却喜气盈腮道:“哟,那这位皇姑母怕是有些份量,知道元春封了贵妃,立刻跟咱们走动,显是心里已经将咱当亲戚了,可见元春在宫里很得宠,以后说不得还能诞下龙子,母仪天下呢。”
这话听得贾母很是受用,便命道:“快,快去传话给各房女眷,叫她们沐浴更衣,凡有诰命的,提醒她们按品大妆,还有各房有官爵的男儿,叫他们注意着点外面。”
熙凤领了嘱咐,辞了贾母,忙忙的出了门去。
且说这一门双国公的贾家人,正沉溺在昨儿元春封妃的喜庆里,这日清早,又得知当朝帝姑永乐公主,要登门走亲,一时间,阖荣宁两府上下人等,更觉荣宠备至,言笑鼎沸不绝。
无论是西边荣国府,还是东边宁国府,平日里非贵客不开的兽头大门,今日俱已大开。且仪门、南大厅、内三门、内仪门,直到正堂,更是一开到底,生怕显不出他家的热情好客来。
门前两位老爷笑问:“帝姑母所来究竟何故?”那些小宦官们只七嘴八舌的说着,凑起来竟是这么个意思:“事发突然,据传今儿忠孝皇叔与永乐帝姑去京郊玄真观打醮,不知怎的,帝姑母说回来时顺路要来一趟荣国府,早早的遣人去宫里报备了行程,圣上就恩准了。”
宦官们说罢,便忙忙的一伙人察看荣国府内外布局,商量着礼乐诸般事宜,督察各处安防。
少时又来了一众锦衣卫,在宁荣街上急急地挡了数里路的围幙,隔绝一切闲杂耳目,又有宦官指示贾宅人员何处迎、何处跪、何处叙话、何处侍奉,种种繁文缛节,直教人晕头转向。同时外面又来了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这么一通急如火的安排,犹如一座大山当头砸下,直教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老爷太太们失了喜色,多了慌张。
荣国府门前,大老爷贾赦讶然道:“此等礼乐安排,怕是超过公主仪驾了。”老爷贾政也是跟着惊疑道:“这隆重太过,倒不像是来走亲的……”
一旁六宫都太监夏守中就笑道:“永乐帝姑,于陛下有养育之恩,正是亦姑亦母的尊荣,圣上亲赐卤簿仪同帝母老太妃,尔等真是孤陋寡闻了。”说罢就因别的事情,将差事托付于手下佐贰官,骑马回宫去了。
两位老爷自夏守中处得知内情,不由生出几分惶恐,忙回府内面见家中老母史太君,谁知这老封君竟是早早就按品大妆在身。不必多言,自是知晓其中规矩。又特命人传话给众儿孙,让他们万分小心,不可惹祸。
至午时,一众太太、老爷,在荣国府正门之外恭候,自贾母、贾赦、贾政、贾珍等有官爵诰命者,皆按品服出迎,满场肃静无声。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