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何雨柱活该,本来好好的走着。何雨柱偏要跟邻居吹牛,话里面自然是敌军太弱,胜之不武的意思。
回门自然得带礼物,一般是四样,当然条件好的人家,也可以多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双数。
而此时的于家,自然也在准备。归门宴嘛,今天是姑爷进门改口,认亲的一天。
按理来说,今天老于家就该呼朋唤友,招待亲戚,把自家的女婿介绍给大家。
这也是古代讲究婚姻要门当户对的原因,人际圈就是一场场的酒宴扩展的。
但于父这边的至亲在山西那边,而于母这边的亲戚也不近,自然不能来参加于家大姑娘的回门之宴。
这种事于家也就是拉着好友领导邻居什么的凑数,等待着何雨柱于莉小两口带着礼物什么的进门。
其实真要按规矩来办的话,那就太麻烦了。
比如说,今天按道理说,应该有媒人在场见证。
等到今天圆满结束,感谢过媒人,才算一场婚礼真正的结束。
但甘大娘已经去了南方,而后来请来过场面的那个媒婆,两家其实上都没当真。自然犯不着还得请个外人过来,最后还得送她一份礼。
像改口什么的,何雨柱是张口就来。然后就是于父拉着自家女婿,给他介绍着亲朋好友。
这个也是有讲究的,但凡于父拉着何雨柱跟对方多聊了几句,就说明这家的关系肯定要近一些。
而只是简单互相介绍的,自然是关系没那么近。
总归人情世故都在话语里,能不能理解就看个人的悟性了。
别以为这种应酬没什么用,是人都需要办事。别的不说,你去供销社买点东西,要认识个熟人,并拉上关系。~你是我岳父家谁谁谁,我该叫你什么。~或者干脆喊人!~那个待遇立马就不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