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隆庆中兴 > 第1673章 祠祭重事励军心(四)

第1673章 祠祭重事励军心(四)(第1页/共1页)

广告位置上

其实到了现在,朝廷上的臣子们已经是看的非常之明白了,朱载坖一系列的举动,就是要在大明大幅度的提高武臣的地位,提高军功的地位,从朱载坖选拔功臣配享太庙,在大明建立完整的祠祭体系,现在又为功臣绘图紫光阁,这些主要针对的都是军功,朱载坖鼓励军功的态度已经是非常之明显了。

之前很多人也上疏朱载坖,认为朱载坖对于武臣和军功的过分推崇,会给大明带来祸患,汉唐皆是如此,尤其是前唐,外重内轻,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对于这些奏疏,朱载坖一概予以留中不发,根本不予理睬,同时朱载坖要求迅速确定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单。

除了这些已经被确定要配享太庙的功臣,朱载坖还命令在南北两京太庙之中单独建立功臣庙,功臣庙所祭祀的是开国、靖难功臣还有那些已经被下旨配享太庙的功臣,像朱载坖已经下旨高拱、马芳配享太庙,但是总不可能现在就将他们两人的神主牌供入太庙之中,要等朱载坖进入太庙之后,这些功臣的神主牌才会配享于朱载坖的庙庭。

在朝廷确定了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单和祠祭制度之后,朱载坖亲自下达诏书,以大诏令的形式明确了大明的功臣配享制度和祠祭等制度。

在朱载坖亲自审阅翰林院和内阁所拟定的大诏并且加以修改之后,朱载坖御批用印,昭告天下。

朱载坖在诏书中说道:夫继统承祧,必崇礼类;国之大事,实有彝章。朕父事圆穹,君临万国。声教既通于南夏,田畴屡庆于西成。黎民乂安,边鄙不警。斯盖上天垂佑,清庙降灵。岂予冲人,致此多福?所赖臣僚尽谋,将弁用命也!考追先帝,思太祖创业之艰,感功臣奋武之力。

礼天祀地,帝王行昭事之文;舍爵策勋,将相受畴庸之命。羽卫方回于天仗,庆恩寻被于人寰。周道兴隆,申伯遂荒于南土;汉文缵绍,宋昌寻掌于卫兵。一以图公侯之勋,一以劝良臣之效。前代所重,朕岂能失?夫光武有云台之祭,前唐有凌烟之美,缅惟前代,容典具存;迨于我朝,彩章弥缛。

夫功臣大将,朕之爪牙;国朝特重,以卫藩屏。太祖起于淮泗,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诸将用命,胡虏奔逃,居功至伟,朕岂敢忘?

故将诸功臣,以配享先帝;昭君臣之大义,示赏功之均平。伊吕萧曹,孙吴卫霍;皆由文武,立大功名。惟俊杰之用心,乃古今而无间。朕以牢醴之祭;酬奠基之功,凡有功勋,皆不可没。用奖元戎之寄,宜加异数之恩。念兹在兹,岂可忘怀?

故稽考古制,求之先王,特绘功臣之图,收存于阁,以示朕追思功臣之义。于戏!天子六师,战士鼓熊罴之气;将军三令,阵图分鹅鹳之形。刑马誓功,诚信着于天下;椎牛飨士,畏爱洽于军中。霍去病不以家为,马伏波老当益壮。孤虚阵法,更成偃月之功。燕虎奇姿,将画凌烟之像。永光信史,佑我丕图。

用兵伐敌,国朝之重臣;摧锋斩将;实寄于士卒。朕惟立国以来,经年用兵,战殁士卒,魂无可依。特命两京及省道府县皆立悯忠之祠,凡赴国难,必受国祭,庶几慰英灵之所在,祈忠魂之庇佑。尔其钦哉!

朱载坖的诏书下达之后,首先作出反应的就是一众边关大将,他们纷纷向朱载坖上疏表示支持,对于武将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画图凌烟阁更加荣耀的了,而对于基层的士卒们来说,建立悯忠祠也对于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人事死如事生,对于身后之事是极为重视的,士卒们血战沙场,朝廷除了要保障医疗和妥善安置抚恤之外,各种祭祀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点尤其是对于士卒们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士卒都是年轻士卒,不少人还没有后代,而朝廷以悯忠祠予以祭祀的方式,就是要解决士卒们的后顾之忧,激励士卒们在战场的用命死战,朱载坖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提高军功的含金量,激励士卒们作战,这使得大将们都上疏表示支持,连一向不怎么在这些事情上发言的戚继光都亲自上疏认为此举实系致胜之要。

在朱载坖的督促之下,和祠祭有关的一系列的工程迅速开工,朝廷对于此事是极为重要的,朱载坖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府务必要对此事上心,祭祀的时候也必须有州县正印和督抚总兵等官员参加,以示朝廷对于这些殉国将士的尊重。

而很多武将们则是摩拳擦掌,准备多弄点军功,好在博个绘图紫光阁的待遇,毕竟自古能够绘图麟台就是无上的荣光,甚至比之封爵更加荣耀,这些情况也早就在朱载坖的预料之中,朱载坖就要激励这些将帅士卒们奋勇作战,开疆拓土才行,这样才能锤炼出一支强军,打出大明的军威国威。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朱载坖今年的重心还是放在科举制度的改革上来了,之前朱载坖就和张居正等人商量过了,大明的进士们,在地方担任正印官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有效的行使权力,而且多依靠师爷来处理政务,这在朱载坖看来是不行的,州县正印必须有足够能够控制整个衙门,否则的话怎么帮朝廷控制地方?

所以朱载坖责成内阁和吏部、礼部商量出一个合适的办法,还有就是各种专业人才的选取,随着大明朝廷的权力扩张,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分理庶务,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算学,朝廷现在在地方设立巡检、推官、大理寺分司等衙门,还有推行预算和审计制度,都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人才。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