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回忆这才像潮水一样涌进心头。自己当初应该是选择了写史蒂芬·霍金,原因很简单:对于2004年的高中生来说,霍金相对其他人物陌生感一些,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他身残志坚,却对《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知之甚少。而张潮当年恰恰看过这两本书,写起来自然更有优势。
“要是考史蒂芬·金就更好了……”
不过这次他并不想走以前的老路。
9点整,开考铃声打响。张潮先去把默写做了,6句分别出自《将进酒》《阿房宫赋》和《朱子治家格言》。看到这里,张潮心中大定,前两篇一直在必背篇目里,20年后的自己都滚瓜烂熟;《朱子治家格言》早移出了课本,但这次也被他重点复习到了。
只要搞定默写,剩下的题目就是一马平川了。他已经想好了,这次虽然能凭作品进“作家班”,但也要在语文这一科上考出一个让人闭嘴的分数。
前面的题目很快就被他扫荡完了,只剩下作文。张潮抬头看看时间,才过去了1小时5分钟。
他深吸一口气,在答题卡的作文面第一行正中间,写下了标题:
《为失败者的鲁迅》
是的,这次他要写的是大先生,而这次考试可能最多人选择的就是他。
大先生是张潮研读最多的作家,也是曾给予困境中的他最多力量的作家。无数个疲惫而孤独的夜晚,是大先生的小说和邓丽君的歌曲,让他有了面对生活的希望。
但这一次,张潮不想去写一個笼罩在光环里的他,也不想去写一个作为战士的他,甚至幽默的他、深情的他、富有生活情趣的他,张潮都不想写。
张潮想写的是一个作为失败者的大先生——
【……大先生在他生命的终点,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落下了人生的帷幕——他参与的辛亥事业“半途而废”,他的公务员生涯以欠薪结束,他的精力被极大消耗在无关创作的事务上,他的文学道路几乎可以说无人继承,他的文坛盟主身份摇摇欲坠,他眼前的敌人没有被打倒,他身后有所谓的“朋友”在捅刀子。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