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这是朕的大明 > 第三十一章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第三十一章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随后的应天府,缇骑四出,锦衣卫四处抓人,大明帝国所有的官员人人自危,每日惶惶可不终日。

似乎又回到洪武初年的日子。

每天早朝的时候,那些官员们一个个惴惴不安,要先和家人生离死别一番,这才提心吊胆的踏上上朝之路。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一个多月,应天进入了最为酷热的盛夏季节。

天气热的好像是下了火,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蒸腾而起的水蒸气让眼前的景象变得影影绰绰。

吕御姐和那些看不惯他的文官似乎已经敛旗息鼓,承认了他在朝堂上的事实。

从那天以后再没有人弹劾过朱允熥,但他的日子过的仍然是相当痛苦。

每日卯时前要赶到午门,虽然他已经让人给他安排了车架,但从东陵到午门,路上还是要走上一个时辰。

也就是说,他差不多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再加上梳妆穿戴的时间,他基本上凌晨两点就要起床。

这一段时间以来,朱允熥没有对朝政发表任何意见。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当过最大的官就是个小组长的他,压根不知道该怎么治理国家啊。

他能做的就是学习。

和他一样在认真学习的还有朱允炆,那天的事情发生过以后,对于朱允炆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他对朱允熥的态度仍然是不冷不热。

最近老朱的心情不是很好,各地布政使司的奏折如同雪片一样送到他的面前。

陕西、河南、北平、四川、湖广、江浙全都遭遇了旱灾。

虽然各地抗灾的法子五花八门。

有兴修水利的,有组织农户挑水的,有请当地名士撰文祈雨的,甚至还有拜龙王的,但是好像效果都不咋样。

应天府也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了。

每郊外农田的土地大片大片的皴裂,大部分的庄稼已经因为干旱枯死。

幸存的那些也枯黄干瘦,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倒。

朱允熥买庄子时,老汤家还给他留下了几百亩的水稻。

天再这么旱下去,眼看着秋天就要绝收,朱允熥心里急得不行。

他毕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也跟着父母干过农活,对于这些庄稼有一种骨子里的珍惜。

因此,旱灾严重了之后,每天下朝以后,他随便垫吧一点吃的,就会赶到他的庄子那里。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