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中,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少年,端庄地坐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本书。
听得外面的动静,只能是无奈摇摇头,放下手中书籍。
“游韶兄,某刚在外面听得一个好消息,又去了府衙确认,是真的啊!”
“当今陛下开科举取士,圣言,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是会识字读书,皆可参与科举考试,且不分老幼,旨在为国取士!”
“今年的八月初十就开乡试,参与乡试之后,于乡试中前十的学子,可以在之后参与府试,府试前十,可去京师参与会试,会试之后,圣人亲自问政,是为殿试。”
“乡试、府试、会试、殿试,殿试合格者,皆赐予进士之称,得进士之名,可进入弘文馆、国子监,同时,会试之后的甲榜,皆可得官职,入六部,或者是上任地方官吏,治理一方。”
“游韶兄,我们的机会来了啊!”
“未曾想到,陛下竟然能够制定如此完善,如此高明,如此圣明的科举制度,乡试、府试、会试、殿试,层层叠加,不问出身、只问才学。”
“游韶兄,某打算参加今年八月初十的乡试,且,三日后,去往府衙报名!”
上官仪听完,稍显激动,却还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情。
“不问出身,只问才学,若只如此,乃天下学子之幸,陛下圣明,大唐此后必定会兴盛繁荣。”
“此番乡试,某也报名。”
那少年一听,顿时叫道:“若是游韶兄参加今年的乡试,恐怕,这乡试、府试的第一名,非你莫属!”
上官仪,在历史上,是贞观年初的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后来官至太子中舍人,因为反对武则天而被其派遣酷吏陷害,最后被问罪处斩,全家也被牵连。
如今,听闻李世民以科举取士,还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从乡试到府试,从府试到会试,从会试到殿试,层层递进,还明确了甲榜皆可赐官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