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为了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
做好应对第二年老百姓残余的粮食食尽后注定会发生造反的准备。
咱大明只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力度不够。
要是崇祯能够把从老百姓头上刮上来的钱粮全用在老百姓的头上。
足粮足饷的明军会镇压不了老百姓吗?
哪怕是半饷,也不至于让老百姓给推翻了啊。
咱大清就不同了,虽然同样存在着贪腐问题。
但绿营兵好歹也能领一些粮饷,维持一定的战斗力。
虽然等到明年老百姓的大规模造反是注定的,但是满清却不认为北方各省的老百姓有能力推翻自己的统治。
毕竟几十万军队在手,只要有一定的战斗力老百姓就翻不了天。
可是满清的生死并不取决于北方各省的义军,而在于几大汉人巨头的手中。
正当鳌拜这位老将竭尽全力击败李来亨之时。
孙可望却在江南展现出来一片生机。
“国主,秋收在即,各地的吏员都已经安排妥当。”
“六镇大军以及收编和绿营兵、义军也各自驻守地方,今年的秋收不会有问题!”万年策两眼放光道。
江浙地区的一百多万顷耕地待秋收后足以产生两亿石以上的粮草。
这么大的体量,就算孙国主只收一成半那也是海量的收入啊!
再加上江南繁荣的商业、手工业,行政六部进了这么一个福地,不刮个几千万出来都对不起行政六部的招牌!
“孤不担心孤的赋税收不上来,孤只担心士绅们是否给老百姓减租减息!”孙可望缓缓开口道。
他的一成半虽然算下来是满清赋税的数倍。
可是实际上他在江南收得未必会比满清多。
满清在江南和浙江的税收大约是银八百万两,粮食四百万石。
这一千二百万粮饷占据了全国赋税的一半左右。
但是满清到手的是一千二百万,过贪官污吏们的手后落在江南头上的具体是多少就不得而知的。
就咱大清官员的尿性,只怕比孙国主的一成半只多不少。
总的来说,满清皇帝不如北京城的那群达官显贵。
北京城的达官显贵不如全天下的贪官污吏。
满清皇帝、达官显贵、贪官污吏全加起来也不如地方上敲骨吸髓的士绅。
孙国主所建立的政权在前三项上几乎可以说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极限。
崇祯的三饷收下去收出了一个天怒人怨。
但在行政六部的强大效率下即便收个一成半,落在老百姓头上的也不会多出什么。
只是话虽如此,一成半还是有点高的。
所以士绅们得好好地限制一下。
不然士绅们收个七八成,孙国主再一成半下去,江南的老百姓就该起来造反了。
这孙国主的一成半又不能少,只能让江南士绅每顿饭少几个菜了。
“请国主放心,有六镇雄兵在,江南根本乱不起来!”万年策冷笑道:
“昔日国主在云南只给士绅一成,在贵州更是把士绅们给踢了出去。”
“后面到了广西,又只给士绅们一成,可是有数万雄兵在,这些地方的士绅都只能乖乖地俯首。”
“江南文弱之风已久,两广士绅尚且如此,他们又能干什么?”
“依我看国主就算只给两成甚至是一成,江南士绅都只能乖乖夹起尾巴做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