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自相矛盾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自相矛盾(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房俊哂笑一声,不以为然道:「那又怨得谁来呢?深入空门自应六根皆断、四大皆空,偏要贪婪俗世坠入红尘将身上的袈裟染满尘埃,最后拂拭不去、尘垢封心

却又怨天尤人,真是何苦来哉。」

所以现在的佛门其实是割裂的,少部分人将「佛性」作为真理,视其为毕生追求的真谛,而大部分人则只是将「佛」当做一种手段、一个工具,以之牟利。

双方被视为一体,实则截然不同。当佛门开始贪恋俗世的权力就意味着已经背离了「佛」之初衷,而这个所谓的「佛」早已被利欲熏心之辈借用为攫取俗世权力的工具,他们信的不是「佛」,不是

「出世」,而是繁华喧嚣的红尘凡世。玄奘默然片刻,摇摇头:「佛性在于‘悟",而‘悟"之根源在于‘知",连佛性是什么都不知道,‘悟"又何从谈起呢?所以并不是人人信佛便可人人得窥大道,所谓‘

佛在心中"‘人皆可佛"其实不过是虚妄之言罢了,佛说众生平等,实则不然。」他看着房俊澄澈的目光有些深邃,语气悠然:「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鲁钝笨拙,有些人一心向善,有些人作恶多端,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人可以潜

心静修以问大道,他的精神层次超越了对于俗世一切之追求,而有些人却只能在红尘俗世之间打滚受尽磨难却不得脱身。佛渡众生,但只渡有缘之人。」

谁是有缘之人?

自然是那些精通佛法有大宏愿之人。

余者自然便是无缘之人。

无缘之人怎么办?

只能在红尘烂泥之中轮回往复、与牲畜无异。但佛性本善,不仅渡有缘之人,也不应歧视无缘之人,所以有缘之人站在清静之处研悟佛法进窥大道,无缘之人可用一切方法追逐名利、聚敛钱帛,无可厚

非。

房俊奇道:「大师自己深受烦扰佛心已乱,怎地反而觉得那些俗人没错?」玄奘道:「贫僧是人不是佛,心烦乃是一时之感悟,遇到旧友倾吐一番心神舒畅,并无不可。可那些无缘之人蝇营狗苟亦是其自行为之,并无不对之处。贫僧

心烦与那些人钻营两者之间皆可并存,有什么不对?」

房俊琢磨一下才明白玄奘的意思:我烦我自己的,但他们所做都是在他们的立场应该做的,我不会因为我心烦便强制他们不去做他们应该做的……

房俊自觉境界浅薄,不明白玄奘这种思维与鸵鸟有何分别,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高僧,与正常人就是不一样。

「大师眼界开阔、心胸豁达,既然深明其中之原因却又为何为他人而烦扰呢?」「贫僧已然说了只是个凡人而已,又不是大自在境界圆满的佛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自然都得尝遍,不过贫僧之境界正在提升,或许终有一日能臻

达大慈悲之境。」

房俊是不懂佛法的,大乘也好、小乘也罢,他甚至不知其中之具体区别,但他觉得似乎其中逻辑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譬如玄奘口中的大慈悲之境是什么?是「生出大慈悲心,视众生皆苦,发愿普渡众生」,可既然是「发愿」,就是「有所求」,既是「有所求」,自然就有「求不得」,有「求不得」,那么「怨憎会」「爱别

离」等等就会接踵而来、难以摆脱。

一边说「佛性空无」,一边又有「大慈悲心」,岂不是自相矛盾?

……岑长倩踏入寺门,悠扬的钟声停止,场院上做晚课的僧人纷纷起身离去,人头攒动摩肩擦踵,虽然尽皆肃然无声,但如此之多的僧人汇聚一处没有了往昔肃

穆庄严之虔诚,多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