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个字几乎一气呵成,当众人还沉浸在第一句的意境的时候,宝光就已经嗡的一声亮了起来。
青……蓝……紫……绿!
独属于巅峰贯州级别的绿色宝光升起的一瞬间,照亮了在场所有人脸上的震惊之色。
世人总说“一力破万法”。
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达到此话中所描述的“力”呢?
大多时候行事,人们还是得注意使用“巧劲”。
可什么是“巧”呢?
眼前的就是。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庐山,你都能得到一个全新不同的观感。
有时你看到的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看似简单,但却概括而又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穷其一生,恐怕都写不出这般精练的句子。
而结尾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是在写“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模样,是因为“我”就身处在庐山之中。
但实际上,却是表达了人们之所以看不清楚事件的本质,是因为自身就处于事件当中,视野受到了局限,看待事情自然也就片面的感慨。
而如何摆脱这种局面,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与全貌呢?
诗中其实也说了
——在庐山的外面看庐山。
诗成之后,姜陵缓缓抬头,望向头顶的血穹,目光锐利得就像是两柄利剑,要把天都给捅出个窟窿一般。
“世间万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字一顿,掷地有声,话音落下的时候,那张纸页骤然升起数道光芒,咻的一下就飞入了五人的身体。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