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家伙也是外星人吧,他想。
“吉尔斯,别着急。咱们的体力下降的有点多,先稳一稳。”
法语说完。他用期待的眼神望着那个家伙,希望他用一门更深奥的语言告诉其它两个家伙。
奥维马斯,永贝里。
结果让他失望了。
尤墨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毫无停下来向队友面授机宜的打算。
或许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更高吧,他想。
事实证明他想歪了。
奥维马斯和永贝里都是责任感很强的家伙,身为边前卫。回防时他们往往回撤很深。真正到了反击的时候,中路的传递与突破才是重中之重,否则边路只要一拉开,后场只要一个大脚,反击岂不水到渠成?
这其实也是一支球队为何要以中轴线为思路建队。而不是以边路球员为核心建立战术打法的根本原因。
即使是两翼齐飞,最终完成射门得分任务的仍然是中路插上抢点的家伙,战术地位孰轻孰重可见一斑。
事实上也有不少球队的当家球星是边路球员,不过那更多的是被当成明星战术中的好棋子在用,并不代表球队的战术核心也倾向于此。
球星再强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状态起伏,边路一旦不灵,中路就更没指望了。而且边路的优势积累的再多,中路不能破门得分也是白搭。
当然,身为当家球星,全面的能力是必须的,除了边路突破制造杀机外,小角度射门,内切射门,定位球,这些得分手段是维持他们江湖地位的重要武器。
阿森纳同样如此。
奥维马斯与永贝里在一对一中面对大部分的防守队员都能轻松完成传中,突破的成功率也在50%往上,可如果仅仅依靠边路突破与传中数量就能取胜的话,那曼联当年的81脚传中就不会成为笑谈了。
回到场上。
比赛时间已过70分钟,曼城队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打的整支阿森纳队喘不过气来。
就连唯一的前锋维尔托德都回到了本方半场,在那不遗余力的协助防守。
这家伙和格里曼迪一样,都没能入选新一期的法国国家队,虽说明年欧洲杯希望不大,但从俱乐部层面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就像龙精虎猛的尤墨一样。
这货本来球感就只一般,一周没碰球对于技术细腻的家伙或许影响有些大,对他来说压根不存在适应问题。
中场搅肉机+快速反击中的绝杀者,这两种角色都不需要细腻的脚下技术,踢的又是最自由的场上位置,因此甫一上场他就迅速融入比赛,屡屡在防守端贡献力量。只可惜这一阶段曼城队的发挥实在无懈可击,仅有的几次反击中球队都没能攻到对方禁区,射门机会自然无从谈起。
好在有的是耐心!
第77分钟,曼城队除了两名中卫与门将外,全队都压过了半场。踢的是虎虎生威。只可惜他们的进攻手段颇为单一,破密集防守更不是擅长的东西,于是看起来威猛的攻势依然没能敲开对手的大门。
这次进攻终结于阿什利科尔的精准判断。
英格兰后起之秀的确是个可塑之材,温格把他放在左后位位置上本来是无心之举,结果他越踢越有感觉,场上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新的一期国家队名单中,年仅19岁的他赫然在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