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换我辈掌灯了
舞台中央处,骆墨坐在书桌旁。
负责袁爷爷这部分的话剧舞台的灯光,在此时熄灭。
骆墨抬起头来,道: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这是由“谷鸟衔枝来”写的话,用来纪念那些可爱又伟大的人,当初的点赞量接近150万。
骆墨拿这段话作为衔接部分,只见另一侧的舞台上,一道流光闪过,宛若流星划过夜空,引领着观众把目光聚焦到古时候的另一颗星辰上。
等到舞台灯光亮起,的时候,最佩服的一句话是: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播完后,中间插播了一段每一期都有的画面。
那就是话剧演员站在镜子前,看着换装化妆后的自己,朝着镜子拱手一拜,弯腰作揖。
镜子里浮现的是古人,镜子外则是今人。
等到古今中人起身对视一笑后,话剧的主线部分正式开始,讲述起了宋应星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
从手法上,则是先让当代读书人骆墨与老年宋应星闲聊,由老年宋应星自己口述回忆。
这个看起来跟田间老农一样的老人,开始说起了自己中举时的场面。
他与自己的兄长皆为举人,他乡试!”
老友道:“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慧!”
宋应星道:“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
然后,三人齐声高昂,用力一挥衣袖,道:“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无用之书。
可对于另外一些人呢?
这是一本无比实用的神作啊!
老年宋应星坐在骆墨身旁,开始叙述起了兄长与老友一一离自己而去,兄长更是在前朝覆灭之时,自尽随前朝而去。
整个节目,每个舞台之间,都有构架住桥梁。
只见一道光桥上,出现了已经离世的二人,他们与老年宋应星站于桥的两端高声对话。
“你老了……..”
“瞧你这样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交流,两位已故之人朝着宋应星道了一声:“贤弟!保重!”
三人站在光桥两端,遥相对拜。
等人三人起身,已逝的兄长与老友齐齐转身,即将消失在光桥上之时,那个已满头白发,卷着裤腿,穿着破旧的草鞋,腰都已经无法挺直,真如田间老农一般的宋应星道:
“兄长!伯聚兄!”
“应星………想你们。”
二人大笑,消失于光桥之上。
接下来,有了一段转换情绪的情节,然后,骆墨便带着老年宋应星走上了光桥,给他介绍今人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他看到了高铁,看到了飞机,看到了潜艇。
弹幕中,有观众留言道:“像极了小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应星带着一脸的期待与好奇,通过光桥,走到了袁爷爷的那片稻田。
他看着稻田里的水稻,双眸立刻圆睁,穿着草鞋的驼背老人开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个不停。
这里的水稻,比他青年时期于田间发现的那株,还要高,还要大,颗粒还要饱满!
骆墨对他介绍道:“这是一位姓袁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
“您现在看的这块田,应该是第三代水稻,双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亩产……..3000斤!”
宋应星一脸震惊,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道:“三千斤!?”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