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怀孕
“此次秋闱,老夫在盛家学堂里,所教导的几位学生,全都中了举人,真是一大幸事。”
张伟闻言有些惊讶:“小公爷中举学生倒是知道,今日是个好日子,国公府也在为小公爷举办宴席庆祝,学生还让人去送了贺礼。
倒是长枫,今次也中举了吗?”
庄学究一脸得意地点头。
盛紘之所以可以请庄学究来家里教导自己的儿子,不但是因为对他有恩,还付出了人力物力。
此刻两个儿子都考中了举人,多年的付出初步见了成效,也算得到了相应回报。
庄学究心里也很高兴,总算对得起盛紘救他母亲一命的恩情。
“那为何今日不一起办宴席庆祝呢?”
“中明,你家中父亲只有你一个儿子,所以对于嫡庶之分不是很了解。
当朝是很讲究礼法的,嫡庶有别。
嫡子和庶子一起考上举人,大概率也只能为家中嫡子举办宴席庆祝。
至于庶子,只能推迟一些日子庆祝,或者只是家里人一起庆祝一番。”
“这样对长枫来说不是很不公平嘛。”
“世俗如此,世人难以免俗。
除非长枫能够考上进士或者通过其他原因出仕,踏入士大夫的行列,这样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其实作为庶子,盛长枫已经比一般官宦家庭,的庶子待遇好了很多。
不但不用担心生命安全,还可以跟家里的嫡子一起上学。
在家里享受的待遇也跟嫡子不相上下。
要知道在别的官宦家庭的庶子,能安安心心地长大已经算是一般的待遇了。
然后就算是可以上学,大多学的也不是科举的知识。
大多只是让庶子去从事商业,为家族挣钱,以供嫡子读书科举、应酬社交。
盛长枫是盛紘的庶子,即使考上了举人,在这个文风鼎盛的朝代,也难有机会出仕。
没办法,毕竟当朝的疆土与前朝相比小了很多,相对的,所需要的官员也少了很多。
盛紘虽说已经升到了正五品,但只是两个散官的官位。
加上其在吏部也没有什么关系、人脉,等吏部候选的话,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补上缺。
即使补上了缺,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好位置。
其老丈人生前倒是在朝廷文官中有关系,但毕竟人走茶凉,加上盛长枫也不是王大娘子所出的,现在的吏部官员未必给面子。
盛紘因为自己是庶出,所以对自己庶出的孩子很好。
盛紘自己不在乎嫡庶之分,但也不能勉强别人跟他一样不在乎。
在这个嫡庶分明的时代,盛紘也不敢冒大不韪,做出一些有违当朝官场风俗的事。
张伟听到庄学究的解说后点点头。
自己本来还有些怀疑,是娘子盛如兰不大喜欢林噙霜几人,所以并没有吩咐家里为盛长枫准备贺礼。
此时知道原因后才发现是自己多想了。
只能等过几日,再为盛长枫补送一份贺礼了。
“敢问学究,长枫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啊?明年的会试,他考中的希望大不大啊?”
“长枫的文章写得极好,考中的机会还是有的。”
张伟闻言点点头,科举不但靠文章写得好,还要看运气的。
每次考试的考题都不一样,阅卷的考官也不一样。
就算让状元去再考一次,他也不敢说百分之百能考中,只能说机会大一些而已。
就在此时,又进来一位客人,张伟和庄学究只好停止讨论这个问题。
这边,盛如兰去找到其母亲王大娘子。
张伟平日休沐的时候,一个月怎么也有一次带盛如兰过来探亲。
母女俩见面的次数倒是不少。
这次一见面,盛如兰就依偎在王大娘子的身边撒娇。
“母亲,多日不见,女儿可想您了。”
宠溺地看着盛如兰:“贤婿陪你过来的?”
“嗯,官人对我可好了。我跟他说今日要过来为哥哥庆祝,他今日便休沐一天,陪我过来吃席。
此时正在前厅呢。母亲要不要去见见?”
今日盛家宴席,宾客众多,难免会有个别极其迂腐之人。
张伟作为男人,为了避嫌,是不适合进入盛家后宅的。
“瞧伱这孩子说的,又不是好久不见。知道你不是自己过来的就行了,娘还得出面招呼客人呢。”
可惜王大娘子今日要招呼来祝贺的众多女宾客,没有太多时间陪她闲聊。
“乖乖在这里坐着,娘要去忙了。”
安排好盛如兰后,便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盛如兰呆在一群妇人之中略感无趣,偶尔开口跟人聊上几句打发时间。
直到其姐姐盛华兰来了之后,她才总算没有那么无聊。
盛华兰嫁进东京忠勤伯爵府袁家,其丈夫是家里的次子,不得父母宠爱,连带着盛华兰在袁家的日子过得也不怎样。
一年能回娘家的机会也不多,这次能回来还是沾了弟弟考上举人的光。
盛华兰很高兴,亲弟弟有出息了,做姐姐的应当为他感到高兴。
而且娘家人争气,自己在袁家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两姐妹一起在盛家后宅里逛着,回忆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
张伟这边也看到了盛华兰的丈夫袁文绍。
“大姐夫。”
“五妹夫好啊。最近在翰林院工作还好吧。”
“挺好的。大姐夫呢?最近怎样?”
“还是老样子。”
当朝重文轻武情况极其严重,文官的地位比武官地位高太多。
王爷和一等国公论品级是从一品。
开国郡公是正二品,开国县公是从二品。
开国侯是从三品,开国伯是正四品。
这帮勋贵大多都只是空有尊贵,而无实权。
手上掌握兵权的,又要受官家的猜忌。
袁家的忠勤伯属于开国伯,是正四品的大员。
可是袁文绍并不是嫡长子,其家里的爵位大概率与他无缘。
其大哥作为伯爵府的继承人,未来的正四品大员,倒是有资格自傲。
当初在扬州时,就敢当面不给正六品的扬州通判盛紘的面子。
袁文绍面对在文官中地位极高的翰林官张伟,表现得很是热情。
张伟虽说现在只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年轻有为,以后必定高升。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