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赵宗全带兵进京平定了叛乱,救官家于危难之际。
官家吩咐宦官拿来笔墨,亲手写下立嗣诏书,册封赵宗全为太子。
汴京城中各家关门闭户,以防有宵小趁火打劫。
张家也一样,安排值夜的护院人员数量加倍。
半夜听到吵闹声,和衣而睡的张伟连忙起床,把娘子和孩子安抚好,便提着剑走出去。
来到前院空旷之处才发现,贼人已经被护院抓住了。
两个小偷看到张伟家里挺大,便想着趁乱偷摸进来,偷一些值钱的东西。
“明日一早把他们送到开封府衙,让他们接受律法的制裁。抓到小偷的护院记一功,护院队月底全体有赏。”
张伟说完回去继续睡觉,管家过去找到护院队长,告诫他这段时间一定要多加防范,不要辜负少爷对他们的信任。
次日早上,有开封府的衙差,在汴京各处张贴告示,稳定人心。
还不时有兵丁在街面上巡逻。
张伟被通知去上朝。
官家当着百官的面,说出了昨日发生的事。
大意就是兖王父子起兵作乱,杀入皇宫,把入住东宫的邕王一家给灭门了。
幸得赵宗全父子,持官家的兵符和诏书,调兵来救驾。
从一品枢密使趁乱逃离,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得以逃过一劫;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被残忍杀害。
正三品翰林院学士大人被叛贼抓住,威逼利诱其起草诏书,学士大人不从,直接训斥兖王为乱臣贼子,说完一头撞死在皇宫中。
张伟听到这事后,一改往常对学士大人的看法,想不到其性子如此刚烈。
在原本张伟的眼里,这位大人虽说有些爱财,但是收钱办事。
而且张伟也没听说他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随后贼人逼迫侍讲学士林大人,其也拒不从命,被贼人杀害。
贼人接着逼迫侍读学士孔大人,其向贼兵面上吐了一口痰,然后撞向贼人的刀,没了。
剩下的几人侍读、侍讲,盛紘,和礼部的几人,因为官职太小不被重视,而得以等到赵宗全的救援。
张伟早先听盛紘说过,这两位大人都是,盛长柏娘子海朝云,其爷爷的门生。
平时关系也处得不错,想不到才几日不见,人就没了。
...
现在官家要正式过继宗室子赵宗全为嗣子,让他合法地继承自己的家业。
男子无子始许立嗣。
立嗣只许立辈分相当的侄子为嗣子,不得立女子为嗣,也不得立异姓子而乱宗。
赵宗全为赵家宗室子弟,附和过继规定。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没人出言发对。
说到底就是兖王和邕王两人,因为抢着继承叔父官家的家产而大打出手,最终却让隔房侄子赵宗全捡了个便宜。
接下来官家给殿中的三个大臣加了从一品的虚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另有三位大臣获封从二品的虚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赵宗全手下的一应武官也获得了火箭般的升迁,其中最亮眼的当数顾廷烨,直接被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年仅二十四岁的从二品官员。
这比他继承侯爵的哥哥还要高两级。
朝堂上的文官纷纷暗自感叹: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接着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还不如一家打一架来得快。
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敢出言反对的却是没有。
逃离的从一品枢密使向官家申请告老还乡,官家直接准了。
翰林院的官员这一次不但没有人丢脸,还给翰林院挣了面子。
几位遇难的官员,其家中的子弟里,各有一人得以荫封入仕。
翰林院负责草拟诏书,一时间那么多官员封赏的诏书要起草,翰林院的众多官员忙了整整一日。
平时在翰林院晃悠晃悠,只管跟官家打交道的翰林院学士承旨大人,也不得不回来翰林院掌管全局。
完事后,翰林院一行人去几位大人家中吊唁,一直到晚上才各自归家。
次日,从三品的礼部左侍郎调任正三品翰林院学士。
刚刚升任正六品的侍读、侍讲,不久的两位官员,升任正五品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张伟的名字有幸出现在升职名单上,他被升任正六品的侍读。
同科状元钱森被升职为正六品侍讲。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两人陪侍帝王读书论学。
侍读、侍讲,两人为皇子授书讲学。
张伟和同科状元钱森,两人一起每日进宫为太子赵宗全授书讲学。
原本为邕王准备的侍讲、侍读,现已经升职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过了没多久,官家逝世,太子赵宗全登基为帝,百官跪拜三呼万岁。
王后娘娘也随即被封为太后娘娘。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堂上的大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升为太师、太傅、太保。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升为少师、少傅、少保。
...
朝堂上拥护新帝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
张伟和钱森也跟着这次东风,再次升职为正五品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
两人在一年内以从六品升到正五品,连升三级。
后面跟着的编修、检讨之类的,也是一样连升三级。
官家此举,令翰林院的众多官员纷纷拥护,一下就收复了翰林院大部分的人心。
官家还下令明年春节就加开恩科,让当朝的读书人提前一年时间,就可以参加会试考进士。
当朝的读书人得到消息后高升欢呼,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一样会拥护新帝。
至于维护当朝稳定最重要的禁军,由顾廷烨等一众从禹州过来的武官,和汴京城里原本的勋贵们共同掌握。
位子就那么多,现在多了一帮人过来抢位子,原本那些滥竽充数的武官,以后应该没有那么容易混过去了。
齐衡的娘和娘子,在叛乱那天进宫参加邕王举办的宴会,其妻子被杀害,亲娘靠装疯扮傻逃过一劫,但却让叛贼扔到大街上出丑。
一向要强的平宁郡主哪受得了这样的羞辱,天天呆在庞大豪华的国公府里,享受着几百上千人的侍候,直到现在还没脸出门。
齐衡在街上看到朝廷明年恩科的布告后,回到家中,找到正在一个大概一百多平的厅里,独自刺绣的平宁郡主。
齐衡恭敬地上前行礼,恳求道:“母亲。若这次的恩科我能考中进士的话,求母亲开恩,为我去盛家提亲。”
平宁郡主连头都没抬起来,一边刺绣一边无所谓的轻声回答:“随你,都随你。”
齐衡见状自言自语地说道:“母亲这是还没好呢。”
一旁跟着齐衡进来的齐国公也叹了口气。
齐衡看着齐国公:“父亲,那我的婚事怎么办?”
“依你,依伱。”
...
这边的顾廷烨,现如今是官家眼前的大红人,正带着一队兵丁,大摇大摆地回到侯府。
只见顾廷烨站在宁远侯府大门前,让手下石头上前去拍门。
门房开门后,看到他们也不敢阻拦。
顾廷烨带着一行人蜂拥而入。
来到顾家的祠堂里,恭恭敬敬地给顾家的先辈们上香。
闻讯赶来的顾家太太小秦氏,看着身穿红袍、满面红光的继子顾廷烨,满脸的不可置信,这可是朝廷大官才可以穿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