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爱卿这话说得有些过了。朕才登基不久,还当不得如此美誉。”
“陛下,这些都是臣的心里话。
陛下勤政爱民,在宫里还亲自种麦苗。
陛下的心里有天下万民,臣对陛下的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官家听到这话脸上快要笑开了花。
挥手招来一个太监,让他去准备笔墨纸张。
看到太监拿着东西过来,张伟连忙上前帮官家磨墨。
官家写好了奏折,交给太监拿到韩相公处。
“张爱卿,你的这个建议,朕已经让人传给了韩大人。
到时候要是可行,朕定当记你一功。”
“谢陛下。”
“嗯,朕看爱卿在钱财方面,很是有办法。”
“陛下聊赞了。臣只是恰巧快一步想到而已。
相信过不了多久,朝堂上能想到的人不在少数。”
“一步快,步步快。很多时候,先人一步很重要。”
“陛下说得对。”
“爱卿今年多大了?”
“回陛下,臣今年足岁二十二。”
“那就是二十三了。比顾爱卿也只是小了三岁。”
“是的,陛下。”
“爱卿在翰林院多久了?”
“陛下,臣十七岁入翰林为编修。距今已经五年了。”
“爱卿的一个建议,让我朝挣了足足四百万两银子。”
“陛下,臣不敢居功,当初臣只是建议。还有奉命去办此事的大人和户部的大人们,他们才是出力最大的。”
“爱卿谦虚了。好了,不谈此事了,继续读书吧。
爱卿学习兵法,还需努力啊。”
“臣谨遵教诲。”
两日后,朝堂上得出结论,认为办法可行的占了大多数。
大臣们还以为办法是官家想到的呢。
想不到官家出身行伍,居然对经济方面也懂一些。
随后,官家被下令派人分别去跟西夏、吐蕃会晤,商讨此事。
张伟得到了任用,被官家派去,跟着户部的尚书、和一位将军,一起去西夏处理此事。
钱森跟着另外一拨人,去跟吐蕃国的人商谈。
在宫里的官家,很是松了一口气。
官家做了几十年的武将,临到老了,却要天天听人读文章,搞得他一个头两个大。
现在好了身边的两个侍读、侍讲,都被他派出去干活,耳根一下子就清净下来了。
张伟接到任务之后,回家告知盛如兰。
“官人,西夏国在哪里啊?”
“西北部。”
“哦,那西北部在哪里啊?”
“我也说不清楚,要不我带上你一起去?”
“好啊。路程远不远啊?太远的话有些累。”
“想什么呢你。
你还真想一起去啊。
我这是去处理做事,不是游玩。
乖乖在家带儿子,看好家。
事情顺利的话,用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
“哦。”
“别不开心了,汴京距离西夏两千多里,光是赶路你就受不了。
还有儿子呢,你难道还想带着他一起去啊。”
“哦。”
“等我回来给你带好东西。”
“西夏那边有什么好东西啊?”
“好东西多着呢,你就等着吧。”
“官人又骗我,你又没去过西夏,怎么知道西夏有什么。”
“要是没有好东西,等我回来了,带你上街买。”
“好,你说的啊。一言为定。”
张伟看着眼前的娇妻,想着要分开一段时间。
于是上前一把抱起盛如兰,就往房间走去。
两人之间已经坦诚相见好几年了,对于张伟的想法,盛如兰一看就知道。
脑子一歪,依偎在张伟胸膛,伸手环住他的腰。
来到床前,张伟把盛如兰往被子上面一放,随之贴了上去。
衣服一件件散落在地,美妙的乐章也随之响起。
次日早上,张伟就起来准备出发。
一向喜欢赖床的盛如兰,今日倒是早早地起来了。
亲自为张伟穿戴,整理衣着。
吃过早饭后,张伟来到儿子的房间。
深深地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儿子,交待了一遍,在旁边侍候的嬷嬷后,张伟依然走出了房间。
来到小蝶的院子,看着已经显露出孕像的肚子。
“妾见过官人。”小蝶见到张伟后,屈膝行礼。
“嗯,我不在家的时候,好好养着身子。”
“妾身知道。”
“娘子是盛家的嫡女,你之前也是在盛家。她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再说了,院里的很多人,都是我老家张氏族人。
你肚子里的怀着我的孩子,你要是有事,他们只要见到,一定会施以援手的。”
“嗯,妾身听官人的。”
怀孕的女人总是会忍不住胡思乱想,张伟担心之下便多说了两句。
想了想,还是不大放心。
张伟叫来一位护院,把写好的信递给他,让他过去交给盛长柏。
整个盛家,张伟最信任的人,便是盛长柏。
加上他是盛如兰一母同胞的哥哥,更是值得相信的人。
盛如兰送到门口,便让张伟叫回去了。
张伟带上挑选出来的两名护院,向着皇城而去。
官家说要亲自为他们这两个队伍送行。
他们也只好一起来到皇城门口等。
“下官张伟见过尚书大人。”
“张大人有礼了。”
“下官见过冯大将军。”
“张大人好。”冯将军抱拳回礼。
大将军虽说是官职正二品,但只是武官,面对翰林院的中层官员,倒是丝毫没有摆谱。
张伟向两位上官见礼后,便站在他们旁,稍稍退后半个身位,然后接受下级官员上来向他见礼。
“下官..见过张大人。”
“邱大人好。”张伟一一回礼,表现得平易近人。
章节重复了,不要着急,我马上连夜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