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齐衡和一众御史齐齐上奏,称工部的官员在兴修水利、道路时私吞粮食。
最后工部的两位侍郎,推了一位郎中出来背锅,将此事顶了下来。
郎中被勒令交还昧下的粮食,然后再罚款一千两银子,接着被撤职,打发回家养老。
齐衡一行几人揭发有功,被提拔。
齐衡身上多了一个正四品的散官官职。
工部的两位侍郎以为事情结束了,心里正在庆幸此次逃过一劫,没想到官家却暗地里派人下去彻查此事。
一个月后案子水落石出,两位侍郎眼看瞒不住了,商量之后,让右侍郎出来认下此事,把所有的罪名都揽在身上。
右侍郎因此被撤职,还被罚款一万两银子。
官家命令他在一个月内交齐罚款,然后告老还乡。
一个礼拜后,此人交完罚款,此事才算完结。
张伟举荐正四品的太常寺卿盛长柏,接替了他的职位。
海家父子、齐衡等人力挺,盛长柏顺利被提拔为从三品的工部右侍郎。
自此,每年服徭役的民众都不用再吃稀饭,而是吃上了白饭、馒头、青菜,甚至还有少量的肉和骨头汤。
工部负责兴修的水利和道路,效果也好了许多。
次年,张坤十四岁,张伟为他办理入学国子监,从此正式成为监生。
张坤也因此可以享受免考童生、秀才,直接去考举人。
又过了一年,时年七十六岁的张老爷子逝世。
当朝极为注重孝道,父母去世,作为儿子的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这个规矩自古以来就有,因为儒家孔圣人认为,每个人自出生以来,有三年是在父母怀里渡过的。
这三年是爹娘最累的三年。
所以爹娘去世,当子女的也得为父母守孝三年,以报答恩情。
身为开封府丞的张涛也没有例外,办理好停工留职,就离开了岗位,只保留官员的身份。
张涛夫妇护送老爷子的棺木回老家安葬,处理好老爷子的身后事之后,便在老家为其守孝。
最理想的守孝是在坟堆附近搭个棚子,在棚子里吃住独居。
但是这事比较难为人,也太苦了。
所以民间习俗一般都是在家里守灵堂和牌位。
次年,老太太也随之逝世。
张涛夫妇在为其办了后事之后,在家守孝。
三年后,张涛夫妇再次回到了汴京。
此时张伟已经三十九岁,张涛也已经六十五岁。
官家给了张涛一个,从三品的散官银青光禄大夫,用以荣休。
张涛自此不用工作,就能拿到大量的俸禄。
没过几日,盛家老太太逝世了。
盛紘夫妇把她送回老家安葬,然后在家守孝。
任职工部尚书六年的张伟,调任礼部尚书。
次年,官家立下太子,时年四十岁的张伟,被加封从一品的太子太师。
同年,二十岁的张坤如愿考中了进士。
长相英俊的他,被官家相中,钦点为探花郎。
接着被官家赐婚,娶了官家的长公主,被封为从五品的驸马都尉。
自此张坤的文官之路中断,官家为此加封他一个勋爵(正五品的子爵,不能世袭)以做补偿。
张坤在成亲后搬出了张家,住进了公主府。
张伟只能继续培养,其余的儿子来继承家业。
次年,边关传回消息,说辽国正在集结兵马。
官家磨了十多年的利剑,如今终于可以出销了。
随即下令让沈大将军和张伟一起,带兵前往边疆支援顾廷烨。
张坤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张伟便把他一起带上战场。
“张大人,此次您父子齐齐上阵,为国出力,倒是令本官大为佩服啊。”
“沈大将军说笑了,本官是想为我儿积累一些军功。
我儿好不容易才考上进士,成为探花郎,结果娶了公主断了文臣之路。
现如今只能走武将的道路了,到时候还须沈大将军代为关照啊。”
“哈哈,难得张大人如此坦诚。
其实轮起来,本官还是长公主的舅公。”
张伟闻言马上向着一旁的张坤使眼色,后者也还算聪明。
连忙上前行礼。“见过舅公。”
“哈哈,驸马爷多礼了,以后就在本官帐下效力吧。”
“谢谢舅公。”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边关出发。
大概一个月后,终于到达了边关。
“顾侯。”
“仲怀兄。”
“中明,沈大将军。”
打完招呼后,几个随即客套起来。
戍边十几年的顾廷烨,看起来老了很多。
见到两人带兵前来支援,客套几句话后便直接进入主题。
三人召集手下的将领,一起过来大营商量战事、战略。
“如今辽国的兵丁已经在城下围困,时不时的还会派兵攻城。
此城有本侯镇守倒是问题不大,就怕隔壁的几座城池抵挡不了。”
帐中众人随即纷纷开口请求前往驻守。
最终商量结果是分兵驻守,张伟带上三千兵马离去,驻守隔壁的阳城。
沈大将军带领三千兵马驻守隔壁的藤城。
辽国的兵丁多是骑兵,机动性强,来去速度飞快。
但是并不擅长攻城,张伟到了阳城之后据兵镇守,没有理会城外辽国兵丁的挑衅,就是不出城应战。
城外的辽国兵丁在围了三日之后,便开始攻城。
城内的弓箭、石头之类的防御武器充足,张伟打算先跟他们耗一段时间。
半个月后,城外的辽国兵丁伤亡惨重,却依然没有丝毫攻下城池的迹象。
城外的八千辽兵,此时只剩下不到七千人。
因此辽兵军心涣散,大多都不想继续攻城。
而张伟带来的三千士兵,加上原来镇守此地的两千多名士兵,一共有五千多名士兵。
打了半个月的仗,损失了一百多名士兵。
受伤了的三百多个士兵,即使是最严重的士兵,最多修养个半年左右又是一条好汉。
此时张伟的手下已经不足五千名士兵。
次日,城外的辽兵放弃了攻打阳城,转而合兵攻打顾廷烨镇守的舒城。
顾廷烨镇守的舒城乃是军事重镇,防守兵力充足,有超过一万五千名士兵,而且粮草充足。
面对城外号称五万大军的辽兵,顾廷烨防守得密不透风。
辽兵连续攻打了一个多月后,才有士兵攻上城墙。
顾廷烨见状亲自带兵上去支援,两刻钟后把城墙上的辽兵干掉,重新夺回城墙。
感谢书友LYYq、的月票,还有谢谢书友们的订阅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