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大臣经过长达三日的争吵,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
官家随即下令让顾廷烨几人,必须留下足够的士兵镇守瀛洲,才能继续领兵进攻。
身处瀛洲城的顾廷烨三人,收到命令后,随即下令继续备战。
一月后,顺利攻下了相连的莫州。
年关将近,几人下令暂时停止进攻。
不久朝廷的旨意下达莫州。
顾廷烨的从三品侯爵,进爵为从二品的县公。
沈大将军,张坤,由正四品的伯爵,双双进爵为从三品的侯爵。
同时官家派人私下命令,让张坤速回汴京与公主相聚。
或许是因为不好让皇亲国戚的势力过大吧,张坤在成为侯爵之后,官家应该不会让他继续回到战场立功。
张伟得知此事后没有阻止,而是跟张坤说,无论年后他还能不能继续出征,都要让其成年的弟弟张成和张明过来莫州。
张伟与小蝶生下的次子只比张坤小三岁,今年十八岁了,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武艺也不算太好。
继续科举前途不大,不如让他过来博军功。
还有张坤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张明,今年十七岁了,读书的实力连秀才都不如。
整日里就知道舞刀弄枪,武艺倒是很好,也让他一起过来算了。
只有康兆儿与张伟生的儿子,十分喜爱读书,立志要跟父亲一样,考上进士,而且确实有读书的潜力。
其余的儿子都是资质平凡,文不成武不就的,只能等他们成年之后,给他们分一部分财产,让他们试着自己过日子。
和张伟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少,年后,就连韩相公也派他年近四十岁的孙子前来听命。
顾廷烨、张伟、沈大将军几人纷纷摇头苦笑。
亲自考究了一番,前来效力的官宦人家的儿子。
骑马、射箭、兵器,只有通过考核的才能留下。
全部统一任命为正九品的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二月时,通通提拔为从八品的御武校尉、御武副尉。
三月,则为正八品的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四月,他们已经成为了,从七品的武职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升官之快,令人纷纷侧目、叹为观止。
此时已经开春,战争继续。
一月后,宋军攻下了涿州。
他们大多数人被连升三级,成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
其中张明升得最快,因为他是张伟的嫡三子。
官家把张伟的功劳算到了他的头上,直接封他为正五品的世袭子爵。
张伟担心次子张成心里不满,便把他们二人一起叫到帐中吃饭。
“成儿,明儿,快坐下用膳吧。”
或许是感觉到张伟对自己的关心,张成离开时面色上的一丝忧郁也随之消失。
大军在涿州休整半月,他们再次被提拔为武职散官,从五品的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仅仅半年,他们就成为了士兵口中的将军。
大军继续进攻,此次用时两个多月,打下了幽州。
张明被封正四品的世袭伯爵。
其余几个朝廷重臣的子孙,也随即被提拔成了,从四品的武职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一举跨过了这道难以跨越的,五品到四品官员的鸿沟。
大军继续进攻,一个多月后,攻下了蔚州。
张明随之被封为从三品的侯爵。
其余几人被提拔为正四品的武职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顾廷烨再次进爵为正二品的郡公。
沈大将军也被进爵为从二品的县公。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大军相继攻下了应州和新州。
自此,大军停止进攻,变为了防守已经攻下的城池。
燕云十六州,已经相继收复了七州。
顾廷烨被封为从一品的国公,沈大将军被封为正二品的郡公。
张明也随即被封为从二品的县公。
张成几人和军中的几位立下大功的将军,也被封为正五品的世袭子爵。
官职也随之变为正四品的实职卫大将军。
随后的日子里,辽军相继进攻了几个月,就放弃了。
派使者进汴京与官家商谈议和。
宋辽两国结为同盟国,随之彻底停战。
留下足够的将士镇守边关之后,张尚书、沈郡公、顾国公三人随即班师回朝。
回到汴京的时候,官家带着众位文武大臣,出城十里迎接大军凯旋。
接着官家在宫中设宴、邀请众大臣一起用膳、看歌舞表演。
散场后,众人出宫回家。
张伟回到张府门前,看到张涛夫妇,和盛如兰正带着儿子、女儿迎接自己。
“伟儿。”
“伟哥儿。”
“官人。”
“爹。”
...
问候几句之后,便纷纷问起了张明和张成。
“明哥儿和成哥儿呢?”
“他们刚刚被封爵,我把他们留在边关了。”
“也好,总比刚刚封爵就回来享受,被人指指点点地强。”
“嗯,放心吧。过几年,我就把他们弄回来成亲。”
“你心里有数就好。”
随即张府开始大摆宴席庆祝。
宋朝经过此战扬威,西夏得知战果后,派使者过来说,西夏现在很好,不用大宋再每年都赏赐钱财了。
大理国也随之上书大宋称臣,并承诺以后每年上贡银子一万两。
吐蕃也派使者过来说,边境的“茶马贸易”,战马的价格可以再优惠一点。
自此,官家提议的加大兵事方面投入,获得了一众朝臣的认可。
三年后,张伟上书官家,把在边关镇守的两个儿子调回汴京成亲,官家应了。
次子张成跟盛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张伟让其娶了盛长柏的女儿为妻。
嫡三子张明则是娶了,韩相公的曾孙女为妻。
成亲后,两人分别搬进了官家赏赐的子爵府,和县公府。
又过了两年,朝廷下令对西夏用兵。
张伟三人再次奉命领兵出征。
历时一年多,终于打下了西夏。
宋朝的疆域自此扩大了五分之二左右。
顾廷烨的爵位已经到顶,又是只有一个儿子,武官最高官职为从一品。
官家封无可封,只能赏赐他二十万两银子。
沈大将军进爵为从一品国公,令赏赐十万两银子。
张明也被进爵为从一品国公。
由于韩相公逝世,右丞相接替了他的位子。
官家年事已高,大喜之下驾崩了。
太子登基继位,张伟直接越过正一品的太师,被封为正一品的右丞相。
新皇登基,想要效仿先帝,开疆拓土,于是下令张伟几人带兵进攻大理国。
因此大理国小嘛,柿子要挑软的捏。
一个月后,顺利打下大理国,把其国土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张成几人也被封为了正四品的伯爵。
官家尝到了甜头之后,又想接着下令攻打其他国。
可惜,此时沈大将军不幸逝世。
官家下令为舅公沈大将军风风光光地,办一场丧事。
次年,官家再次下令出征辽国。
张伟和顾廷烨只能领命带兵出征,历时两年多,终于拿下了其余九州,全部收复燕云十六州。
顾廷烨功高盖主,加上此时年事已高,把手上的兵权全部交还给官家,然后回家颐养天年。
张伟被封左丞相,成为了文臣之首。
张成几人被封为侯爵,各自搬进了官家为他们准备的侯爵府。
张家出了一位从一品的国公,两位从三品的侯爵。
加上张伟成了文官领袖,一时间张家成了,举足轻重的豪门勋贵。
三年后,张坤的嫡次子中了举人,被张伟接回张家,准备培养为继承人。
看着眼前年仅十六岁的小孩,张伟决定亲自教育。
可惜,次年春节的会试没有中进士。
三年后,再次考会试,时年二十岁的张嘉琪,终于考中进士。
顺利地入了翰林成为庶吉士。
张伟为其择了右丞相的孙女为妻,次月两人成亲。
次年,张涛逝世。
张伟辞官之后,把其送回老家安葬,然后在家为其守孝三年。
三年后,张李氏的身体也逐渐地撑不住了。
又过了半年,张李氏逝世。
张伟接着在老家为其守孝三年。
又三年后,张伟已经六十多了,便给官家上书,说要在家养老。
官家思虑再三,最后允了张伟的奏请。
荫封张伟其中的一个儿子,为正六品的礼部郎中。
张伟与康兆儿的儿子张景,也顺利考中了进士,入了翰林。
张家自此成为了一门五翰林的书香世家。
几年后,张伟的妻子相继离世。
再过几年,张伟的人生也逐渐走到了尽头。
【系统温馨提示:新功能出现,宿主可以用随身空间撞东西,带入下一个世界。
不过所放进去的东西,如果下一个世界里没有的,则取不出来。
符合要求的物品,取出来之后,要扣除百分之九十的手续费。
即是你放进去一幅画,在下一个世界取出来的时候,只能得到这幅画的百分之十。】
张伟被系统突如其来的这个消息,惊喜到懵圈了。
一立方的随身空间,放什么最合适呢?
最后张伟把自己的私房钱,三十万两银子,换成了三万两黄金,放进随身空间。
几天后,张伟在这个世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