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位天子面前,一句话也别说错。如果前后互相矛盾,到底是什么原因?
朱厚熜低下头,蹲了下来,手里还拿着梁储的谢罪请辞奏表,诚恳地开口问:“杨阁老,朕到底该听哪一条劝谏?”
杨廷和的额角沁出了汗,无言以对。
“大明律例是不是笑话?臣下劝谏是不是笑话?朕嘉纳谏言,是不是也是笑话?”
天子失仪,怎么能蹲着跟臣子说话呢?
杨廷和抬着头,看见的是天子诚恳的目光。
他那眼神,确实是诚恳的。
不是挖苦,没有愤怒,似乎就只是疑惑,只是少年人的迷茫。
但话里的机锋,如利刃般冷冽。
若大明律例是笑话,以后朝廷法度何在?
若臣下劝谏、天子纳谏是笑话,以后天子还要不要听臣下的意见、听他杨廷和的意见?
寒气从杨廷和的脑门顺着背脊而下,杨廷和终于领会到皇帝一定要坚持审下去,落脚点在哪里。
就只是你杨廷和前后言行不一致而已!
你装什么持重为国,不愿朝堂动荡?
阁臣走了一个,九卿走了三个,不叫动荡。要走更多人,或者走了伱自己的人,才叫动荡?
事情由你定性,由你划线?
标准,到底在哪里?
你能定性、划线,要不这天子你来做?
“……陛下!大明律例森严,怎会是笑话?忠言直谏、圣君嘉纳,又岂会是笑话?”杨廷和无论如何是不能接着这种认知态度往下说的,他只能在此刻如认错了一般低下头,“臣自知臣此时与当日言行不一,以致陛下有此疑惑。然国事之重、万难之结因时而变,当此时,陛下欲详查下情,也绝非只余大办此案一途。两害相权取其轻,陛下,以此案明朝堂之清浊、辨百官之品性,实非上上之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