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44个县的基层政权几乎全部被摧毁,村干部和党员大量牺牲,整个冀中根据地暂时沦为游击区?。
日军占领冀中,只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残酷的镇压激起了更大的仇恨,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从冀中根据地的失陷可以看到平原游击战的艰难,八路军几年苦心经营的根据地,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日军绝对优势的武力攻击下变成了游击区。
日军占领冀中后,在冀中加快建设封锁沟、据点、炮楼,修建连接各据点、炮楼、碉堡的公路,日军修筑这些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冀中地区的控制,防止抗日武装的活动。日军通过修筑公路和封锁沟,形成了严密的封锁网,极大地限制了抗日武装的行动和物资供应。据点和碉堡则用于监视和镇压当地的抗日力量?。
日军通过控制粮食、胁迫等方段迫使老百姓当伪军、服劳役,妄图迫使百姓依附伪政权。
李振华的想法是7月下旬开始,撤入渤海军区的冀中部队将逐步渗透进入冀中,那个时候冀中平原青纱帐起,利于部队的隐蔽。主力部队返回冀中对重建百姓抗战信心有重大意义,主力部队返回后还有很多大事要做,首先就是要恢复被日军破坏的地方政权和党组织,重新组织各抗日组织。要惩治扫荡期间为虎作伥的汉奸、走狗,为在大扫荡中死难的军民复仇,提振抗日军民的士气。还要支援在当地坚持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提供武器弹药和战术指导。
留在冀中的特战队已发来的电报,李振华得知他们已经在白洋淀站住了脚,并和白洋淀雁翎队取得了联系,他们带过去的武器弹药解决了雁翎队的燃眉之急。特别是火箭筒,对伏击日军汽艇有奇效。
特战队员汇报白洋淀非常适合游击作战,白洋淀区域遍布茂密的芦苇丛,为游击队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屏障,便于埋伏和突袭敌人。
白洋淀内?水巷交错,形成复杂的水路网络。小船在淀内行动迅捷,可快速转移或迂回作战,敌人汽船难以追踪?,即使是日军汽船进入水巷,狭窄水道中行动受限,而本地游击队熟悉地形,可以灵活选择伏击点。
白洋绽内水产资源丰富,可以提供了长期野外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日伪军严密封锁时也能维持。
周边又还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对抗日游击队非常支持,对今后游击队的壮大发展提供兵源基础。特战队最后总结白洋淀区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李振华致电白洋淀的特战队员,首先一定要尊重当地游击队员,向他们学习,他们毕竟长期呆在白洋淀,对此地的水文、环境最熟悉。特战队员的任务就是要协助游击队员进行军事训练,提高游击队员的战术水平,协助游击队在日军残酷镇压下,在白洋淀彻底站住脚。
李振华的意思很明显,特战队员始终是要回渤海军区的。他自己也不想过多插手冀中根据地事务,而且组织纪律也不允许。他只是想在冀中最困难的时候,帮上一把,多保存一些实力。为以后冀中发展降低一些困难。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