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深知蒙恬产生了误解,连忙解释道:“将军莫急,且听我细细说来。我从未表示过不修长城啊,只是实在不忍心看到咱们大秦国的百姓们如此辛劳罢了。为此,我特意在咸阳向陛下进言,可以考虑征用那些匈奴人来修筑长城。陛下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也认可了这个主意,并派遣我前来与您商议此事。”
听到这话,蒙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问道:“什么?竟然要用匈奴人?”
高要点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没错,正是要用匈奴人。不仅如此,陛下还特别下令,每使用一名匈奴人参与修建长城,便可相应减少两名大秦子民服徭役之苦呢!此次前来,我的任务便是请将军您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押送队伍。太子殿下那边已然得到消息并有所准备,他们所抓获的所有匈奴俘虏都会交由我们这支押送队带回,投入到长城的修筑工程之中。”
蒙恬听完后,稍作思考便果断应道:“好!既然此乃陛下的旨意,那末将自当遵命照办。不知国师大人对此事是否还有其他的指示或者要求?”
\"你派人去查查,山海关处的徭役中有没有一个叫范喜良的人。\"
\"不知国师为何要找这名徭役,他是犯了什么事吗?\"
他倒的确未曾犯下什么大错。然而,若你再不尽快前去营救于他,只怕他命不久矣啊!一旦他不幸殒命,那你将会惹来极大的麻烦。至于其中缘由嘛,此乃天机,实难向外人道破。再者,此人乃是墨家弟子,在众多服徭役之人当中颇具威望呢。若是由他出面组织五千名徭役一同前往接收匈奴俘虏,岂不是事半功倍?
闻听此言,蒙恬不禁微微皱起眉头,略作迟疑后说道:“区区五千徭役又能成何事?让他们参与进来,怕是只会成为我们的累赘和绊脚石罢了。”
高要见状,赶忙摇头反驳道:“你这般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倘若不让他们参与其中,又该如何将陛下的仁德广传于世呢?难道仅依靠你们这些将士么?要知道,即便你们说得口干舌燥,那些徭役以及六国的遗民们又怎会轻易相信?唯有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此事之中,亲眼目睹陛下的仁德之举,方能令众人信服呐!”
经对方这么一番提点,蒙恬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恍然大悟过来。于是,他不敢再有丝毫耽搁,急忙吩咐手下之人速速去寻找范喜良。也正因如此,这个原本可能会上演孟姜女哭长城这一凄婉故事的世界,终究还是避免了这样一场悲剧的发生。
\"公事说完了现在谈谈我的私事吧!\"
\"国师请说,只要在下能做的定会竭尽全力。\"
\"嗯,我需要你下令沛县再召集五百名徭役到上郡,两个月赶到。上次送去咸阳的徭役就是泗水亭长刘季押送的,你就说他上次做的很好,这次还让他继续押送。\"
蒙恬面露疑惑,\"陛下不是打算用匈奴人替代徭役吗?怎么还需要征召国内的徭役。\"
\"陛下的确打算用匈奴人,可这不是还需要时间吗?这工程又没打算停下来,这个月本就需要征召徭役,只不过是想让你将名额给沛县,至于这其中具体原因不是你能知晓的。\"
\"国师大人误会了,这点小事在下很容易办到,不过两个月押送五百徭役到上郡这可不容易,马上就到雨季,在下估计他们不能按时到达,怕误了大人的事。\"
\"无妨,要的就是他们到不了。不这样,他们怎么反秦呢?\"
\"什么?反秦?不至于啊!按大秦律,押送徭役如果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及时赶到,那也就罚点银钱,不至于造反呀!\"
“蒙大将军啊,您一直身居高位,或许对下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那大秦律传到地方之后,那些个地方官员哪里会有耐心给老百姓仔细讲解呢!在百姓们看来,但凡触犯了秦法,那可统统都是死罪。就说这徭役吧,如果没能按时赶到,那就得掉脑袋,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如此一来,百姓们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索性起来造反呢。”
“什么?难怪近些年来,各地总有造反的百姓出现,敢情是地方官这般肆意抹黑咱们大秦律法啊!”
“正因如此,我才恳请太子殿下着力培养老秦人。要知道,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秦人,他们对于秦律那也是心知肚明的。依我看呐,您最好安排一个官职不大,但又能够把这件事情妥善办好的人去操持此事。虽说这事儿算是我的一点私心,但说到底它关乎着咱们整个大秦的稳定与安宁啊,只是目前还不方便公开宣扬罢了。关于这点,太子和陛下心里都清楚着呢,所以您务必要竭尽全力地做好安排,您可千万要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哟!”
“在下明白了,多谢国师大人的悉心提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