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欣重兵在握,朝臣也以他为首,再说多年的封建教育,官员谁也不愿意为女子所驱使,一时半会,慈禧也翻不起来浪花。
其实,沈云峰也暗示过奕欣,要防着慈禧一手,奕欣自然心知肚明,只不过手段上要隐晦一点。
事非经过不知难,奕欣当这个摄政王,才知道治国理政之艰难。
沈云峰虽然丢下了大量的军事资产,但是重整这些资产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军舰需要修缮,弹药需要补充,海军需要训练。
不仅仅是海军,陆军依然一样,炮兵需要训练,新兵需要弹药进行射击训练。
英法在遏制对中国的贸易,海关关税也下降的厉害。奕欣接手之时,以保护咸丰不利为由,抄了一批王公和官员的家,抄出一批银两,算是救了急,但现在朝政稳固下来,这招可不能再用了。
只有用沈云峰教的法子,对北边和西南已经稳固的省份开始统一厘金制度,然后中央和地方分成。但江南和中原、湖广依然要支持镇压太平军,厘金还都在让地方使用。
沈云峰将石达开部送往海外,也算帮了奕欣一个大忙,广西、四川得以平稳下来,减少了不少支出。
当下,无论开放海禁,还是发展农业,在经济上的见效并不是很快,所以,清廷依然是捉襟见肘的在保两件大事,一件依然是镇压太平军,一件就是强军备战。
要发展工业,为今之计,依然要依靠沈云峰的支持,但工业之技术,哪里有那么好要来的。譬如枪支,新成立的通州枪炮局,只能制造米尼枪的子弹,修理零件,但是枪管依然造不出来。
舰船的维修也是一样,蒸汽机的维修目前全靠俘虏,铁铸件的水平远远达不到蒸汽机的要求,只能求助于远在粤西的“丰南号”,将零件的尺寸与图样发过去,再等那边发货过来。
奕欣心里清楚一件事,对英法的报复,沈云峰并不指望他,但是收回被俄罗斯侵占的土地,那是他奕欣的事情,自己若是做不到,沈云峰估计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左宗棠的新军建设是他最关切的事情,武器装备他只少留了一部分作为守卫京城之用,大部分都是装备了新军。
但奕欣此时尚不清楚,外兴安岭那边荒无人烟的地域,在沈云峰眼里为何如此重要。
如何支持清廷的问题上,沈云峰也在思考,目前中国底子孱弱,仅仅靠“丰南号”这样畸形发展并不足以支撑应对西方列强世界的环伺。
“丰南号”目前产业工人达到30万,其他雇员有3万,安保队有7万,每月工资就达到80万两之巨,加上节日奖金每年人员费用支出就要达到1200万两。再加上退休人员和抚恤人员的费用,每年需要1400万两打底。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