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2章 鞍山市《东鞍山街道》

第12章 鞍山市《东鞍山街道》(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东鞍山街道位于鞍山市千山区,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特色的区域。虽然其具体面积暂无单独公开的详细数据,但千山区在2019年调整后面积约336.36平方公里,东鞍山街道作为千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一席之地。

管辖区域概况

东鞍山街道下辖多个村落,包括旧堡村、东西河村、中所屯村、解家堡村、侯爵屯村、鞍山城村、下石桥村、花麦屯村、对桩石村、獐子窝村等,还有东鞍山中心社区、对桩石中心社区、山水居社区等社区。这些村落和社区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东鞍山街道丰富的地域风貌。

例如鞍山城村,它因鞍山驿堡而闻名,是街道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獐子窝村则以草莓种植为特色,拥有农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大棚内果实累累,每到采摘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东鞍山街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秦代、汉代直至三国、晋代、隋代时期,其北部以杨柳河为界,属辽东郡襄平县(今辽阳市),南部属新昌县。唐代时,隶安东都护府辽州城(今辽阳市)。辽代,区境北部属东京道辽阳府(今辽阳市),南部属辽阳府海州(今海城市),金代时,北部隶东京道辽阳府,南部属澄州(今海城市)。

到了明代,这里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鞍山驿堡兴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明代辽东长城的附设建筑。起初,它是传递军情、物资转运和军事防御的重要节点,也是辽东长城防御体系的关键部分。万历六年重修,改筑为砖城。当时,驿内车马繁多,商贾往来频繁,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中原与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对边疆治理和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之际,此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诸多历史纷争。清末,随着铁路的兴办,驿站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逐渐演变为山村,即如今的“鞍山城”。

近代以来,东鞍山街道也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1955年7月,鞍山市撤销一、二区合并组建为汤岗子区,东鞍山部分区域属之。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热潮中,成立东鞍山基层社,之后又经历了与矿山分开、公社划分调整等变革。1983年,鞍山市郊区更名为旧堡区,东鞍山街道属旧堡区管辖,1996年旧堡区更名为千山区,东鞍山街道便一直是千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人物

虽然目前暂无明确记载的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的特定历史人物与东鞍山街道直接相关,但从其作为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的历史来看,必定有许多无名的将士、驿卒、商贾等在此留下足迹。他们或是为了保家卫国驻守驿站,或是为了生计奔波于商路,共同构成了东鞍山街道历史长河中的人文画卷。例如,明代那些在鞍山驿堡中传递军情的驿卒,他们冒着风雨严寒,日夜兼程,为边疆的军事信息传递贡献着力量,虽未留下姓名,但他们的付出是东鞍山街道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必游景点

- 鞍山驿堡: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驿堡是东鞍山街道最具历史价值的景点。它原为夯土包砖的方形城堡,周长约600米,设东、西两门及角楼。现存部分城墙基址,高度约3米,东门经过修复,门额上刻有“鞍山驿堡”石匾。游客来到这里,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明清时期边疆的军事氛围和交通盛况,是研究明朝军事防御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 御汤泉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集水上乐园、温泉洗浴、康养理疗、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温泉别墅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整体采用中式仿古的建筑风格。度假区内的欢乐水世界设有好望角浪池、加勒比水城、云龙入海等23项娱乐项目,还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室内海啸造浪池,可同时容纳人游乐戏水,是家庭聚会、公司团建的好去处。

- 维纳斯婚礼庄园:位于中所屯村,有着2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单一的婚纱摄影基地,发展成为提供婚礼策划、摄影到高端庆典一条龙服务的场所。庄园内景色优美,建筑风格独特,无论是浪漫的欧式花园,还是典雅的中式庭院,都能为新人提供理想的拍摄和婚礼场地,在鞍山婚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 獐子窝村草莓采摘基地:这里有多个草莓大棚,如农宜源合作社就拥有暖棚9栋、冷棚2栋,占地面积达26亩。游客可以在此体验亲手采摘草莓的乐趣,品尝新鲜、香甜的草莓。基地还新建了冷冻处理棚,实现了草莓苗自给自足,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