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势,糜烂如斯。
在西北,大顺军的攻势如同燎原的野火。刘宗敏与高一功亲率主力,自潼关东出,杀入山西。沿途明军或望风而逃,或稍作抵抗便被碾得粉碎,整个山西的局势急转直下。坐镇西安的李自成虽暂未亲动,但其麾下兵力日益集结,如同一头伺机而动的猛虎,其潜在的威胁,让整个北方不寒而栗。
而在西南,大西军的旗帜再次高扬。
张献忠亲率大军,兵临忠州城下。这一次,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连番的惨败早已摧垮了守军的意志,在看到大西军的旗帜后,他们几乎是不战而降。
张献忠不费吹灰之力,零损失占据了忠州。然而,与以往不同,他入城之后,并未下令劫掠,反而颁布了一系列安民告示,并开始着手丈量土地,登录户籍。这位昔日的流寇首领,在经历了无数次沉浮之后,终于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破坏与掠夺,他的心中,已然萌生出建立一个长远政权的野心。
与敌人的势如破竹相比,四川明军的处境则凄凉无比。
重庆失陷,李占春等游击将领壮烈殉国的消息,如同一阵寒风,吹遍了四川最后的官军控制区。石柱,这座由秦良玉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山城,成了官军最后的集结地与希望所在。
帅府之内,秦良玉并未因接连的噩耗而倒下。这位年过古稀的女帅,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与决断。
“传我将令!”她的声音沙哑但无比坚定,“命曾英放弃保宁府,收拢全部兵力,即刻驰援石柱!”
“派出三路快马,日夜兼程,将川中战局急呈送往京师!”
“请巡抚陈大人与东厂郑千户主理后方,征集粮草,安抚军民,石柱所有军政事务,由我一言而决!”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新任巡抚陈良谟与东厂的郑千户对这位西南总督的决策毫无异议,全力支持。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石柱,俨然成了四川临时的政治与军事中枢。秦良玉以退为进,收缩兵力,决心在这最后的壁垒中,与大西军周旋到底。
加急文书,雪片般飞入京师。
秦良玉的求援奏折与左良玉在湖广的告急文书,几乎同时摆在了内阁的案头。然而,此刻的京师,主心骨却不在。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尚未回京。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的缺位,让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中。各地失陷的军报频传,官军伤亡惨重,抚恤的名单一日长过一日,朝堂之上,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然而,外患当前,内斗却愈发激烈。
在一次朝会上,礼部侍郎高尔俨突然出班发难,矛头直指正在山西前线苦苦支撑的三边总督陈奇瑜。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