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第三名,侯方域,河南归德人氏,崇祯十二年举人,会试第九名。”会试第九,殿试第二十三,被朱慈烺干预,提到了第三,探花郎出现了。
“一甲第二名,朱之瑜,浙江绍兴人氏,崇祯十一年恩贡,会试会元,《书经》经魁。”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若是没有朱慈烺干预,本该连中两元,状元及第,现在成了榜眼郎。
“一甲第一名,张煌言,浙江宁波人氏,崇祯十五年举人,会试第十名。”会试第十名,殿试第十二名,被朱慈烺干预,成为本届状元郎了。
“陛下,是否填榜?”陈演报完名字,向朱慈烺最后确认道。
“结果拆封前就决定了,拆封后,朕不做调整,以彰公正,即刻填金榜,送教育部备案,制作金榜,明日悬于宫外公示三日。”
“明日加大朝会于皇极殿广场,传胪唱名,授进士功名,许新进进士游街受贺,着教育部准备琼林宴赐宴,着工部于国子监刻碑,赐新进进士袍服冠带。”
“着内阁拟旨,授一甲第一名翰林院修撰职,一甲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职,着教育部下发喜报至新进进士籍贯所在,由所在县衙修建进士牌坊。”
“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牌匾,允建牌楼,赐状元、榜眼、探花牌匾,按制赐妻母诰命,赠父祖荣衔散阶。”
“臣等遵旨,吾皇圣明。”
“陛下,不知本届是否擢选庶吉士?”陈演问道。庶吉士可是非常重要的身份,是入翰林的主要手段,而翰林身份,则又决定入阁基础。
是以庶吉士对一甲之外的所有进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庶吉士选拔,就算是三甲进士,也有机会,堪称逆天改命。
陈演作为本届座师,自然是非常希望学生能多出翰林,后继有人,不然,只凭三名翰林学生,以后可栽培的就很少了。
有此一问,则是因为明朝庶吉士选拔和清朝不同,清朝是定制,每科规定都会选庶吉士,而明朝不同,此非定例,一般看皇帝抉择。
皇帝说选,那就选,皇帝说不选,那就本届没有庶吉士,而选与不选,也是会根据翰林院现在在编多少决定的,意在补充,若是多了,就不选。
“此乃妙宇朝首科,虽南北翰林合并,人员众多,但朕有改制打算,当补充翰林血液,本届照例栓选吧。”
“谢陛下恩典,臣遵旨。”陈演大松一口气,这要是不选,说不得多少学生会怪他争取不到这个大好机会呢,现在一切圆满。
自己这届主考、座师,算是圆满拿下了。。。
“不过,朕要加些规矩,栓选完毕后,和呈报名单一起,着栓选庶吉士觐见,朕要当面聊聊再做勾选。”
“臣遵旨。”这倒无伤大雅,以前是皇帝看资料勾选批复,现在多个面试而已。
“退朝。。。”
第二日上午,皇极殿广场升朝,晨光初绽,三声净鞭炸响,然后百官跪拜。
礼毕,丘致中高声吟道:“宣大明妙宇二年,丙戌科新晋进士觐见御授。。。”
语毕,丹陛大乐震天响起,三千锦衣卫分列御道两侧,旌旗蔽日,新科进士身着深蓝进士罗袍、头戴乌纱进士巾,按名次由会元朱之瑜领头,来到丹陛下广场中央。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