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一走没多久,龙禁尉传回来的消息,安福胡同的义忠王府虽然还有人,甚至昨日也有人看到义忠亲王身影,但是却不能确定是否是义忠亲王本人,因为对方深居浅出,除了贴身几人,其他人都靠不了边,无法判定。
这一说内阁诸公也就能明白义忠亲王应该是早就南逃了,在府里边的不过是一个替身罢了。
现在义忠亲王还没有现身发声,但内阁断定一旦义忠亲王出现在南京,肯定就会有各种动作出来,现在内阁固然无法直接针对义忠亲王的本人做什么,但许多事情却要做起来了,比如调动军队,再比如粮食补仓以及可能要面对的漕运中断的陆路和海运路线准备,还有就是整个京畿地区的民心稳定,这也和舆情管控息息相关。
这个时候内阁才发现现在这无处不在的报纸甚至比邸报的作用大得多,而当初冯紫英提出的需要由礼部来对发行的报纸进行审查管理多么重要,否则事到临头才来手忙脚乱地应对,只怕许多后果已经造成了。
冯紫英回到府中,汪文言和吴耀青以及曹煜都赶到了。
除了这么大事情,这几个算是冯紫英的私人心腹自然要来汇报和了解情况,领受任务。
“京中现在的情形还算稳定,因为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还没有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好在有咱们,所以很多时候就能以正视听,属下也按照大人的意思,多免费派发了一些报纸在茶楼酒肆和戏园子里,也考虑在一些闹市区设立一些招牌栏用来张贴,不过这可能和宛平、大兴二县打个招呼,……”
“这个事情我会安排傅试去和两县交涉,你尽快物色合适地点,各坊都要有,而且可以考虑多设立一二处,几张报纸值不了几个钱,另外还可以考虑出副刊了。”冯紫英若有深意地道:“现在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了,就可以在内容拓展上下功夫了,……”
“若是张贴太多,会不会影响报刊的销路?”吴耀青忍不住问了一句。
“不会,真正订阅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士绅官员或者商贾人家,并不在乎这几个钱,要让他们抛头露面到街头巷尾去伸长脖子看,那才是掉价,他们绝不会做。”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