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商人的潜在实力不可小觑,虽然他们头面人物群体不及海商那样庞大,但是其分销体系下的小商人群体却遍及整个南北城镇乡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到民心民意。
如果南北战事的迅速结束,使得市场局面迅速恢复正常,他们也能够更顺畅地从事他们的生意,这自然是他们所期盼的。
除了商人群体的势力增长外,另外一个群体同样也得益于开海之略,出现了蓬勃发展势头,那就是作坊主群体,或者说企业主群体。
以苏州、杭州为主的丝绸产业原本就有相当根基,当开海之略推开之后,丝绸出口激增,刺激了这个产业发展更为迅猛,一大批新的士绅商贾涌入这个产业,加入了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中来。
同样情形也发生在茶叶产业,苏湖常这一带的茶叶产业因此大兴,茶山拓垦更甚,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茶厂也蜂拥而上。
当然也少不了陶瓷行业。
江西景德镇、浙江宜兴、福建德化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后两者远无法和前者相比,但是比起前世历史中的明代景德镇瓷器几乎是一花独放的情形,今世却要好很多。
这得益于今世浙江、福建士人势力更大,他们也和商人群体有着更密切联系,换句话说,大周商人群体与士人群体比前明有着更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冯紫英推出开海之略之后,这种联系也更为紧密。
如果说这三样产业都是在江南盛放的话,那么铁料铁器的外销就成为了北方的最大得意之处了。
榆关成为首屈一指的铁料铁器外销港口,除了直销朝鲜、日本外,更成为南下中转销往南洋的一个大头,这也和佛山铁器销售形成了竞争势头。
相比之下水泥因为产能和需求缘故,更多的还只能停留在国内市场,但是随着产能扩张,估计这项商品也会出现在外销的名单上。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