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县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知县任上干满六年,又在同知任上干满六年,中间还因为有人检举待勘,就是因为性格刚硬方正,得罪了地方士绅,好在都察院查清楚之后,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
不过因为久在地方上,所以升迁速度自然没有在京中那么顺畅。
经历了十多年的地方上颠簸,此番终于能进京任职,王洽也是格外兴奋,不过他也知道顺天府这塘水不好趟,绕是他原来胆大刚硬,进京来也谨慎了许多。
对于自己这位前任兼老乡,王洽并不熟悉,因为他一直在河南任职,对京中的情形并不十分了解,而此番能进京,除了座师王永光的力荐外,在参议任上的不俗表现很得韩爌的欣赏,所以也给了大力举荐。
反倒是冯紫英这个实打实的老乡,虽然之前未曾有多少了解,但对王洽却不陌生,因为之前耿如杞就曾经来信和他提起过,介绍了王洽的情况,而且也谈及王洽嫉恶如仇,性子刚硬,而且对刑名这一块事务十分熟悉,很适合接替顺天府丞的位置。
而且耿如杞也给王洽去了信,专门谈了冯紫英的情况,这让王洽对冯紫英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王洽进京当日就来见了冯紫英,两人有这层关系,自然也就熟悉起来了,几日下来,连玩笑话都能说几句了。
“嘿嘿,小弟也想多留几日啊,奈何这时间不等人,一旦朝廷正式下文,小弟就得要离开了,总不能因为家有娇妻,就舍不得离开吧。”和王洽熟悉了,冯紫英说话也就随便了,“可怜我还有一个宠妾身怀六甲,我却要远赴陕西,何其凄凉啊。”
王洽哈哈大笑,“紫英,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无数人想坐上你这个位置而不得,你现在却在这里矫情,这京师城里固若金汤,你那宠妾在京中安安稳稳生养,难道还不比你带着去陕西安全?”王洽小这都。
冯紫英微微颌首,“看样子你也对我去陕西有些担心?”
王洽沉吟了一下,摇摇头,“紫英,我不想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陕西局面现在的确很糟糕,你也知道我在河南虽然是参议,但是驻分守兵备道于河南府,驻地就在洛阳,……”
冯紫英眉毛一扬,“阌乡那边情况不好?”
大周沿袭前明,承宣布政使司的参政参议与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佥事都基本上会根据情况和官员资历挂分守道、分巡道、督粮道、兵备道这一类的官员,有时候也会直接兼两个职务,比如像王洽就是承宣布政使司的参议挂着分守道和兵备道,这是因为王洽资历较深,所以挂二职,如果浅一些的,就挂分守道或者兵备道。
广告位置下